成都最牛面馆——净居寺路65号 “无名面馆”
刮风下雨太冷太热,不卖 老板钓鱼瘾上来了,不卖 每周双休法定假日,不卖
无名面馆的五大名堂
1 早上只开4小时,卖得差不多就收摊
2 只卖3种口味的面,不怕公开配方
3 地方简陋,但生意爆好,顾客络绎不绝
4 老板耍双休、放寒暑假,天气不好或者自己想钓鱼了,面馆就不开
5 逢年过节,食客们还要给老板送礼;怕老板不赚钱,还要求他涨价
网上“传说中”的净居寺路65号 “无名面馆”,其实是真没有名字。有人叫它“最牛面”,也有人称之为“王大爷面摊”。虽然无名,它的名堂却不少:早上只开4小时,只卖3种面,卖完就收摊;老板耍双休,还放寒暑假;一旦刮风下雨、太冷太热,或者自己想钓鱼了,这面,说不卖就不卖了。虽然地方简陋,但生意爆好。逢年过节,食客们还要给老板送礼。这个开了14年的面馆,凭什么这么牛?
地方牛
来晚了,你就见不到它
为了寻找网上“传说中”的“无名面馆”,22日下午,记者来到净居寺路65号。这里看不到一丝面馆的迹象:几间低矮的平房围着一个小院子,院里到处堆着杂物。“无名面馆”真的在这里吗?门口卖锅盔的杨大姐说:“明天早点来,你就知道了。”
昨日清晨7时,记者在此见到了另一番景象:小院里摆出了一个露天小面摊。1个橱柜,3张桌子,院里挤满了食客,没有座位的人干脆站着吃。
60岁的老板王松林站在锅边忙碌着:下面、配料、添水、捞面、装碗,动作麻利,一气呵成。食客们亲切地叫他“王大爷”。
他的女儿王黎也在一旁忙个不停。“我们本来没名字,后来吃的人多了,网上就在传,大家就想着应该要怎么称呼我们。”王黎说,有客人说,既然它没名字,就叫“无名面馆”。渐渐地,这一叫法就传开了。
味道牛
“给你配方,我也不怕”
这里只卖3种口味的面:素椒、清汤、牛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素椒面。记者一尝,面条嚼劲十足,味道爽口,确实不错。“我们的面条和酱料都跟外面卖的不一样。”王黎说,面条是用东北面粉、成都小面以及新鲜鸡蛋和的,酱料是用花生、黄豆、芝麻、核桃、纯菜籽油以及香料等调制出来的。
“我还可以把配方给你。”王黎自信而俏皮地说,即使别人拿着配方,也很难做出她父亲做的味道,“我表示毫无压力。”
老板牛
耍周末、放暑假,想休就休
有顾客笑称,“无名面馆”算是成都放假次数最多的面馆。老板不仅每周双休日要休息,法定假日要休息,而且遇上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也要休息。“他只要觉得累了、热了,就会给自己放假。”王黎说,父亲口头禅是“做生意要劳逸结合,钱是赚不完的,生活有滋有味,煮出的面才会有滋有味”。“从7月28号开始,我们会放1个月‘暑假’,到8月28号。”王黎笑着说,王松林不打麻将,唯一的爱好就是钓鱼。天气太热,他就喜欢睡睡觉、钓钓鱼,“他平时钓鱼瘾上来了,面说不卖就不卖了。”为此,王大爷没少挨顾客的“骂”。
顾客牛
过节给老板送礼
早上8时许,一辆黑色的路虎越野车停在小院门口,车主要了2两素椒面打包带走。
王黎说,顾客中有骑电瓶车的,也有开高档车的,“不管顾客是谁,我爸都用一样认真、诚恳的态度给他们煮面。”“平时过年过节,这些老顾客还会送些烟啊、酒啊之类的过来。”王黎说,每年中秋都会收到顾客们亲自送来的月饼,“我爸没说啥子,但看得出来他很感动。”“王大爷,我来了!”10时许,一位身穿黑色T恤的男青年跑来。王松林说:“你来了啊,那我差不多可以收工了。”说罢便吩咐王黎整理桌子。原来,这位顾客是无名面馆的收摊“闹钟”,“他每次10点左右来,面也卖得差不多,大家一见他,就知道我们要收摊啦。”虽然只开早上4个小时,但每天要卖至少100斤面条。
面馆的回忆
14年无名面见证净居寺变迁
“这个院子以前叫‘得胜粮店’。”收工后,王松林和记者摆起了龙门阵。他在净居寺路住了近40年,卖了14年无名面。他指着院里几间房子说:“这里以前还是粮仓呢。”
在他回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净居寺路没有高楼、公路,只有农田、平房、小路,最大的建筑可能就是得胜粮店。“现在都被拆得差不多了。”
顾客像亲友主动喊面馆涨价
王黎说,顾客们就像是自家亲友,来吃面就跟在家一样随意。“还有顾客呼吁我们涨价呢!”王黎说,“有段时间,大家担心我们赚不到钱就会关门。”可王松林说,只要能够维持经营,他就不会涨价。
今年六一节,老顾客焦先生带着孩子,专门来看王松林。“他跟娃娃说,你天天吃的面,就是这位爷爷做的啊,你要记得他哦!”
全家爱吃面爷爷是名厨
“无名面馆”是怎么开起来的?王松林回忆,当时单位倒闭了,他在家人提醒下想到了卖面。王黎说,全家老小都喜欢吃面,“每天不管想什么办法,起码要吃一碗面。”
王黎说,父亲煮的面好吃,可能是家族遗传。王黎的爷爷王德超,曾是净居寺路国营食堂的“金牌”厨师。“爷爷切菜可以左右开弓。”王黎自己也是一个美食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