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5|回复: 2

《经学通论》摘录(3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8 08: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 群经略说

3.3. 易

3.3.3

秦始皇下焚书之令,《史记·秦始皇本纪》称:“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艺文志》:“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及秦禁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也。”
由此可见,至少至秦之时,朝野皆以占卦之书视《易》,未尝尊之为儒家经典。由此揣测,秦代恐无《易经》博士之设。汉兴,武帝以前亦不闻有《易经》博士。故《易经》博士之设立,当始于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之时,较《书》、《诗》、《春秋》博士之设为晚出。


据《史记·儒林传》,孔子弟子鲁人商瞿传孔子之《易》学,六世而至齐人田何。据《汉书·儒林传》,商瞿传鲁人桥庇子庸,子庸传江东人駻臂子弓,子弓传燕人周丑子家,子家传东武人孙虞子乘,子乘传齐人田何子装。田何之时,适逢汉兴。汉高祖用娄敬之计,强迫关东六国旧贵族迁往后来兴建杜陵之地。田何因系齐国王室之后,故予迁徙杜陵之列,从而号称杜田生。田何传东武王同,洛阳周王孙、丁寬,以及齐人服生。丁宽曾为将军,参与平定吴、楚等七国反叛之役;学术成似亦最高,著《易说》三万馀言,堪称文武双全之才。服生,《汉书》逸其名。颜师古《汉书注》引刘向《别录》云:“服氏,齐人,号服光。”王同、周王孙、丁寬、服光四人皆著《易传》,其再传弟子或为高官,或开后世《易》学流派,故后世论《易》学者,咸推田何为鼻祖。

王同传菑川人杨何。《史记·儒林传》称:“(杨)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 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由此可见,当司马迁之世,杨何之《易》学最为风行。《汉书·儒林传》:“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据此,则首先设立的《易经》博士当为杨何之《易》。然《汉书·儒林传》又称:丁寬传同郡田王孙,而“田王孙为博士”。西汉之时重师法,田王孙既然师从丁寬,其为博士,所传授者想必不为杨氏之《易》而当为丁氏之《易》。由此推测,继杨氏《易》之后,丁氏《易》或亦得立于学官而为史册所遗漏。

据《汉书·儒林传》:田王孙传沛人施雠、东海人孟喜、琅邪人梁丘贺。施、孟、梁丘各自开派,三家之《易》,在宣帝时俱得立于学官。此外,更有京氏《易》,亦在元帝时得以立于学官。《汉书·艺文志》于《易》学之下首列“《易经》十二卷,施、孟、梁丘三家。”与《诗》学之下首列“《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如出一辙。难道自施、孟、梁丘三家之立于学官之后,遂取代以前的杨氏《易》或丁氏《易》而成为官学的定本?史料缺如,未可断定。《后汉书·百官志》:“博士十四人,……《易》四:施、孟、梁丘、京氏。”据此可见,至少在东汉之世,杨氏《易》已不复存于学官。施、孟、梁丘三家《易》既然皆出自博士田王孙,三家《易》的经文应当并无不同,其区别当仅在传文而已。


至于京氏《易》,指京房之《易》。西汉有前后两京房,前京房为杨何弟子,武帝时官至太中大夫、齐郡太守。梁丘贺本来在长安师从前京房,因其外放而改师田王孙。宣帝听说前京房精于《易》,访求其门人而得梁丘贺,以梁丘贺为郎。不久,宣帝去孝昭庙祭祀。途中前卫旄头与剑无故墮地,锋刃直指宣帝马车,马匹受惊,几乎出事。宣帝召梁丘贺卜筮,结果竟然是“有兵谋,不吉。”所谓“兵谋”,就是“武装谋反”之意。宣帝于是打道回宫,遣人搜索祠庙,居然当真搜到刺客。梁丘贺于是而得宠,旋即升任太中大夫,再迁升为给事中,终老少府之职。梁丘贺传其子梁丘临,梁丘临为黄门郎。甘露三年,宣帝于石渠阁诏诸儒讨论五经各派之异同,宣帝亲临裁决而梁丘临奉召为考官,可见梁丘临亦深受宣帝器重。《汉书·儒林传》称:“临学精熟,专行京房法。”由此推测,得以立于学官的梁丘贺之《易》,其精髓当出自前京房之《易》学而非田王孙之《易》学。而前京房虽为杨何弟子,其《易》学必有不同于杨氏《易》之处,否则,宣帝何须专门访求前京房门生而不录用杨氏《易》之弟子?不同之处何在?以梁丘贺之行迹与后京房之行迹考之,当在精于卜筮之道。


后京房与前京房有何关系?《汉书·京房传》称:“(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所谓推律,也就是占卦之意。推律云云,恐是遁辞。前京房既为《易》学名家,以《易》学为生的后京房焉有不知之理?既知之而更改本姓从而令自己与前京房同名同姓,显然是别有用心。企图鱼目混珠?或者企图以前京房后身的身份跑江湖?以后京房之所擅长观之,很有可能如此。后京房何所擅长?《汉书·京房传》称:京房师从焦延寿,“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京)房用之尤精。”《汉书·儒林传》称:“(京)房以明灾异得幸。”由此可见,后京房之擅长,正在卜筮;其得宠之由,也正在卜筮,与前京房何其相似乃尔!

焦延寿之《易》学出自何人?据《汉书·儒林传》,焦延寿自称尝从孟喜问《易》,后京房亦标榜其《易》学渊源于孟喜,而孟喜之大弟子,博士白光与博士翟牧皆予以否认。成帝时,刘向奉旨整理皇家图书,认为各家《易》说大同小异,大抵皆出自田何、杨何、丁寬,唯独后京房之《易》说与众不同。刘向怀疑焦延寿之说得自隐士而假托孟喜之名。

《汉书·儒林传》称:孟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膝,独传喜。……又蜀人赵宾好小数书,后为《易》,饰《易》文,…… 宾持论巧慧,《易》家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云受孟喜,喜为名之。”据此,则孟喜之《易》学,除得自田王孙外,亦别有所出,而别出之来源不甚了了。由此可见,孟喜传田王孙之《易》学于白光、翟牧等,而另传来历不明之“《易》家阴阳灾变书”于焦延寿,并非不可能。倘若如此,则后京房之《易》学,其实出自孟喜。


除杨、田、丁、施、孟、梁丘、京氏之《易》学外,西汉《易》学还有东莱人费直与沛人高相两派异端。称之为异端,并无贬低之意,仅因两派皆未得立于学官而属民间私学。高相专说阴阳灾异,自称其学出自丁寬。据《汉书·儒林传》,高相传其子高康,高康以明《易》学为郎。王莽居摄之时,东郡太守翟谊谋举兵诛王莽而未发。高康因卜筮而预知之,私下告知其门人,其门人上书告密。数月之后,翟谊果然举兵。王莽认为高康妖言惑众,斩高康。同为预知谋反,梁丘贺从而得宠于汉宣帝,高康因而见杀于王莽。汉宣帝与王莽,孰为英明?孰为昏庸?见仁见智。

费直擅长卜筮,其《易》学来历不明。据《后汉书·儒林传》,费直之《易》本为古文,号称《古文易》。然而,《汉书》并无此说,不知《后汉书》之说从何而出。王莽好古文,执政之时,各古文经皆得以立于学官而费氏《易》不予。由此推之,费氏《易》为古文之说恐不足信。东汉之世,陈元、郑众、马融等皆好费氏《易》,马融传费氏《易》于郑玄。马融、郑玄、荀爽等皆为费氏《易》作注释。费氏《易》学于是大兴而京氏《易》学从而式微。降至魏晋之际,世趋老、庄之说,王弼以老子思想注费氏《易》,大为风行,超越郑玄之注,后来居上。施、梁丘两家之《易》学亡于永嘉之乱,降至隋唐,孟氏《易》与京氏《易》之书虽存而无传授者。唐代撰修《五经正义》之时,选取王弼注费氏《易》为官方正本,费氏之《易》学于是最终胜出。

发表于 2011-7-28 08: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
很不好懂。
还是看八卦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了。
很不好懂。
还是看八卦容易。
moonbay 发表于 2011-7-28 08:22



我以为我写得深入浅出,看来还不到位嘛。呵呵

问个问题:
字体到“四海”总是任意变换,知其然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11-12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