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来源: 中国广播网 于March 19, 2011 06:12:30
20日凌晨出现的月亮真的是“超级月亮”吗?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测算,今天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近地点”轨道。而今天又恰逢满月,因此今晚这颗又大又圆的月亮被称作“超级月亮”。
从原始人关于月亮的种种传说,到当代人乘阿波罗登月揭开月球的面纱,月亮见证了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同时也承载了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幽思、离愁、欢乐与缠绵。
借月起相思是中国月亮文学永远的主题。因为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体,可以用来寄托我们的许多飞天的想象和逃脱的情怀。
明天凌晨3点09分,又是赏月好时间,月球将再一次到达近地点,届时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35.66万公里。相似的数据在2005年和2008年也都出现过。不过,今晚恰逢二月十五,今晚的月亮不但最大,还将最圆。
电影《冒牌天神》中获得超能力的男主角为了讨女朋友欢心,将月亮拉近地球,变得很大,结果造成了海啸、地震频发。
电影中的播音员说,日本救护人员正在抢救因为奇怪潮汐搁浅的数百名游客,科学家说这种现象可能是由突然出现的“反常的月球运动”造成的。电影中的情景真的会变成现实吗?不久前,一位美国占星师在他的网站上说,这叫“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占星师理诺勒发明。诺勒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2011年3月19日的满月正处“近日点”,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只有35.7万公里,月亮不仅比平时更大、更亮,而且会引发严重的地震、火山爆发或者其它自然灾害。 随即,便有网友猜测,最近发生的地震可能和“超级月亮”有关。
那么在“超级月亮”到来的时候,到底会发生什么呢?“超级”在何处呢?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说,今晚的月亮并不“超级”,因为月球每月都有一次近地点,象今天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在过去400年里至少出现了15次以上。
朱进:“月球是一个比较扁的椭圆轨道,一个月里就会有一次离地球很近的时候,我们把它叫近地点。月亮近地点有可能在任何一天,也可能十五页可能初一。它近地点的时候当然越亮看着会大一点,但是和其它月份的近地点时相比这个差别是很小的。如果拿三月份的近地点与二月份的相比是绝对不可能感受到它的差异的。”
那么处于近地点的月亮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朱进解释说,今晚上适逢月亮满月且处于近地点,引起的潮汐会比平时大一点。仅此而已。
朱进:“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它体现在潮汐,那么这个潮汐的影响当然它有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简单的是月亮离我们远近的变化,其实还有太阳的变化,为什么我们说农历初一十五潮汐大,是因为农历初一、十五的时候月亮的潮汐和太阳的潮汐叠加起来了,但是这个影响,就现在的研究仅限于此,并没有看到任何月球的运动或者和地震、海啸有关系,这些是没关系的,造成地震、海啸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近地点的月亮不会带来地震和海啸,但仍然会受到文人骚客的追捧。有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
朱进馆长说,这样一轮满月并不稀奇,在天文观测上也没有什么太大价值,天文馆更不会组织爱好者们登山观测。不过我们倒可以沏上一壶茶,一卷在手,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与三五好友品茗赏月,度过美好的周末夜晚。
谣言广泛传播暴露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欠缺
自古以来,人类多数恐惧都源于科学知识的匮乏。无论是近来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的“超级月亮”,还是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荒唐“抢盐潮”,都暴露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欠缺,科普教育亟待补课。
毫无科学依据的“超级月亮”为何被广泛传播
19日晚,在天气晴朗的地方上空,一轮满月如期而至。这轮看上去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月亮,只是因为恰巧也在19日到达“近地点”,所以被一些网友称为“超级月亮”,并认为“超级月亮”的出现将给地球带来灾难。日本9级大地震,似乎给“超级月亮”之说带来了“铁证”。
果真如此吗?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研究员。他反问说:“在没有所谓‘超级月亮’的时候,地球上不是同样也会发生很多自然灾害吗?这只是统计学上的游戏。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对月球运动规律了如指掌,随时可推测月球何时达到近地点、远地点。两件没有任何关联的事件,因为偶然,完全有可能同时发生,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前任台长、著名天文学家赵君亮研究员介绍说,月球以每秒1.02公里的速度,在稍扁的椭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离地球最近时(近地点)约363300公里,最远时(远地点)约405500公里。每个月,月球都会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地月距离的变化确实会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但与这一次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日本地震及地震导致的海啸,没有任何科学关联。
如果追根溯源,“超级月亮”一词其实并不是我国网友的原创,而是最早来源于一位名叫理查德·诺勒的外国占星家。他在自己的网站上最先“警告”人们,要做好准备迎接3月16日至22日的“超级月亮危险窗口期”。声称在此期间,巨大的潮水、5级或5级以上地震甚至火山活动都将增多。这个预言发出后,许多国家网站都纷纷转载。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分析说:“这两年来,有关2012年世界末日的讨论比较多。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有很多相关的图书和网站,甚至还拍了电影。‘超级月亮’之说其实也是世界末日话题的一种,毫无科学依据,这个科学界早有定论。因为占星术并不是一门科学,只是把灾难与神秘事件联系在一起的玄学。”
中国缺乏一批“科学作者”队伍
也许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日本大地震会引起“抢盐潮”。但谣言止于智者,智者何在?
不少人反思“抢盐潮”时说,国人亟须提高科学素养,“科普补课”迫在眉睫——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之时,一位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科学家作一次电视演讲、或写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有效地制止各类谣言引起的群体不理智行为。
但这样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走进他们心中的权威科学家并不多。
“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批‘科学作者’队伍。”江晓原说。
许多科学研究人员指出,目前,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做科普工作评职称不仅不算成绩,有时还起负面影响等。这种现状不改变,将极大地挫伤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也制约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科幻创作是科学宣传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科幻文学处境艰难,创作人才短缺,作品发行量小,有影响的作品不多。
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唐是唐诗,宋是宋词,元是元曲,明清则是小说,每种文化特质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江晓原表示,在当今弘扬科学的时代,文化特质应该是科学。
“科普补课”,从现在做起
无论是荒唐的“抢盐潮”,还是子虚乌有的“超级月亮”,都让人们顿悟:其实,这正是科普补课的最好切入口。
19日,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堂”上,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乔登江等五位科学家围绕“核能的安全与合理利用”主题,通俗易懂地讲解了核科学原理,受到上海市民欢迎。现场许多市民纷纷表示,如果以前多了解一些核知识,就不会盲目恐慌。
计划21日举办的上海“新民科学咖啡馆”也将围绕着核知识进行讲座,目前已吸引了不少市民踊跃报名。
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近年来在我国科普界十分活跃的“科学松鼠会”网站上及时发表了许多科学爱好者的文章。如《为什么说核泄漏对我国暂无影响》《“核污染扩散图”,造假也该认真些》《我为什么不担心核辐射》《图解日常生活与放射线》等,被许多网友广泛转发,及时地解疑释惑,有效消除了公众恐慌。
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顾维民认为,在消除老百姓心理恐慌方面,加强社区宣传引导作用也很重要。通过街道、居委会、业委会三级沟通,及时以公告、提醒、宣传展示等方式,将简洁、权威的信息通报给居民,将我国传统的群众工作办法与新媒体传播结合起来,使科普宣传做到“全覆盖”。
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高素质的公民,而高素质的公民必须是用科学思想武装起来的。‘超级月亮’‘抢盐潮’启示我们,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亟待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全方位构建我国科普网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