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0|回复: 12

[其他设备] 兵书十二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3 09: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兵书十二卷》有别于传统的题材,用幽默的故事和精彩的照片,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关于摄影器材与技术的许多核心问题,穿插作者职业摄影师的各种经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他的摄影观念和态度以及对于摄影本质的理解。(百度语)

作者赵嘉,百度介绍:

赵嘉 (知名摄影师)
[url=]编辑[/url]
著名报道摄影师和摄影图书作家。[1-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摄影顾问;[3]
戈尔特斯户外英雄(GORE-TEX Hero Team);[4]
《户外-OUTSIDE》杂志编委;[5]
时尚旅游/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杂志签约摄影师;[6]
中国摄影家协会 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

目录

目录
闲聊顶级镜头02
最少的镜头配置30
谁说穷人不能玩摄影54
徕卡M :不谈感情谈世道60
我用过的照相机78
墨菲法则的背后88
摄影包 :定义和均衡94
美国国家地理怎样得到照片128
凡事有始皆有终136
旅游摄影师的秘密172
暗角看镜头鉴赏能力202
个人专题的拍摄208


分期为摄员们转载

zhemo0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0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兵书十二卷 -- 赵嘉 (2011-02-22 22:44:37)转载▼
标签: 杨子江 赵嘉 兵书十二卷 胶卷 相机 摄影 文化 蔡司 leica 哈苏         分类: 摄影旅游
赵嘉《兵书十二卷》网络转载
更建议大家去购买赵嘉老师的图书,配图看起来更加有感觉

内容提要

我很钦佩《中国摄影》杂志的编辑们有勇气请我写《兵书十二卷》的专栏。它的构思始于2004年初《中国摄影》的改版,这次焕然一新的改版使得《中国摄影》丰富了很多,也令我有机会为它提供和原来风格截然不同的文章而且是整整一年的专栏。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器材方面的专家,只关注对于我有实用价值或者我喜欢的器材;我也不是一个技术专家,对技术的了解仅让我实践到一些我可以想象到的影像。

但是我对于器材和技术的要求都极为苛刻。比如,我相信某一个题材一定有一台相机是特别适合拍摄它的,而为了一个选题专门买一套器材对我来讲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技术方面,我的要求也比我的客户都更严格。

器材和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被真正的意识到,很多人在掌握它们以前就已经找出各种借口逃脱掉——而且多数是借以摄影的旗号。当然摄影有很多领域和层面。有些影像可以不通过精确的控制达到,但是从本质上说了解器材和技术对于摄影人来讲就相当于文字作者的语法和修辞,不懂它,当然不妨碍你作出别具一格的句子。但会阻碍你保持长久大量的创作。

另外要明确的是,苛刻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奢侈和繁琐。苛刻服务于你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有可能是极度的精致也可能是彻底的简朴。对器材和技术的了解是你通向摄影自由世界很有帮助的桥梁。

我一向乐于幸福的摄影生活,不喜欢苦行僧似的拍摄态度。摄影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随心所欲的乐趣和享受,包括拍摄我喜欢的选题,也有闲心尝试多种器材或者拍摄方式对于影像的影响。由于我很喜欢跟人沟通,闲的时候就顺便在各种地方阐述我的观
点。或许因为态度轻松。所以会有人喜欢我的文章。

当然我自己清楚作为一个摄影师,写这样的文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我很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摄影是从生活中获得自由的最佳方式,尽可能早的解决摄影中的困惑是有益的。经常有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问我很多关于器材和摄影技巧方面的问题,其实他们的多数困惑都是容易解答而且重复的,所以我一直有心做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系列文章,能深入浅出的解释一些问题,这样就产生了《兵书十二卷》

《兵书十二卷》虽然一直在“技术档案”的栏目下,但在动笔之前,我就跟编辑做好了沟通,《兵书十二卷》绝不会是仅仅讲器材或者技巧的文章,它会涉及摄影的很多范畴,虽然有些读者很看重我写的器材和技巧的段落,但穿插在它们中间的内容——那些讲述摄影本质的东西,才是我写它们的出发点。

中国的摄影人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机会挖掘自己在摄影上的天分,作为一个以真实为生命并且和时间交叉得最紧密的艺术,中国的摄影有时显得过于让历史感到惋惜,或许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让社会足够重视艺术发展的程度,所以摄影师多数只在忙着养家糊口,很少考虑自己在摄影上的贡献。摄影爱好者们本来应该是最纯粹的影像实践者,但是亦步亦趋的模仿沙龙影赛作品浪费了他们的才华。中国摄影人的桎梏大概不仅仅是在技术和器材上的落后,所以《兵书十二卷》用心地做了很多涉及摄影态度和观念的内容,如果大家对此有一点点思考,我会非常开心。

为了对得起《中国摄影》杂志的老读者,这本书在杂志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内容。
每一卷都做了更新,原来两卷《墨菲法则的背后》和《利器》被替换成了另外两篇。

这或许更有趣,但是也许有人喜欢老的文章,所以现在把它们作为附件放在书的后面;另外一篇《大梦一场》也是我很喜欢的,本来是作为备用文章的,现在也附在后面。

其实在国外有品味的艺术杂志多数是没有商业机会的,需要靠艺术资助人或者基金会的赞助维持。不过在中国做不到,所以《中国摄影》就只好继续努力做好发行,其中一部分内容就需要格外有用或者有趣,借此增加发行,吸引广告,我也很清楚自己文章的作用就是吸引读者,让杂志卖得好一些,可以让它多登些没商业价值的真正的艺术精品。那它就算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了吧。希望大家翻《兵书十二卷》的时候会觉得开卷有益。

但对于有些人来讲,这绿叶本来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摄影的核心是影像,而且又是很宽泛的艺术领域,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类别,深入,都有可以成为一名好摄影师和艺术家。艺术一定是没有一定之规的,拥有好的器材和好的技术都不能保证你能拍出好的图片。同样,很多时候好的影像和复杂的器材或者复杂的技术之间没多大的关系。

“考虑器材的问题越多,常常考虑摄影本身的问题就越少”,希望你合上这本书的时候能记得这句话。


作者简介

赵嘉,作为签约摄影师、摄影指导与欧洲和国内的人文地理、时尚类杂志及相关机构合作。文字及图片常见于精美的专业摄影刊物或者奢华的时尚类杂志,闲时出版多部书籍画册。长于纪实和报道专题,并喜欢尝试关于影像的各个领域。对各类顶级摄影器材亦兴趣浓厚,并好网络摄影,尤以每年放出的超长贴“《七种武器》系列”最受同好追捧。


编辑推荐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从十六个大方向对摄影器材与技术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如:闲聊顶级镜头,旅游摄影师的秘密,曝光和测光知识进阶,你外出拍片需要带什么型号相机、镜头、胶片,如何构图、用光。如何使用家中近景,特写;使用传统单反相
机还是数码相机,后期怎样制作等。都可从书中得到精彩的答案。


目录

胶卷
摄影器材的防水处理
闲聊顶级镜头
徕卡M不谈感情谈世道
摄影包 定义和均衡
从暗角看镜头鉴赏能力
美国《国家地理》怎样得到照片
最少的镜头配置
测光和曝光知识进阶
旅游摄影师的秘密
小美兵书十二卷(专业器材市场)
凡事有始皆有终(袖珍相机)
附录
墨菲法则的背后(数码镜头)
利器(关于蔡司)
大梦一场
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09: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兵书十二卷]之一:胶片

胶片

十年以后的很多摄影人或许已经不知道怎么使用胶片了,而那时候的胶片可能会只存在于后胶片时代的少数艺术家手里。所以,现在及时总结胶片的事情还是蛮有意义的。

关于胶片,大家肯定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最好的胶片?

说到世界上最好的胶片,就免不了提到一种特殊的黑白胶片:KODAK的Technical Pan{技术胶片}。

Technical Pan非常非常的细腻,绝无颗粒。有不少人认为即使是用135底片拍的底片在相当程度上也可媲美大画幅。不过,我们都很少见到它,除了感光度太低以外,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特性并不适合大多数的艺术创意表现。特别是在运用分区曝光法时,影调很难控制,在压缩影调的时候它的变化不是线性的,比较古怪,经验很难培养,失败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不少的热衷黑白摄影配方的发烧友们,一直在孜孜以求地研究什么样的自制配方可以获得突破,类似的实验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凝聚了无数多摄影爱好者的时间和心血,最近也尚无重大进展。对于研究黑白摄影的人来说,配方是很重要的,虽然现在不太流行了,但曾经是药水发烧友和现在的器材发烧友一样的多。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可烧的器材,颇有一些超级发烧友不管世界摄影有什么风云变化,只是低着头忙着试验各种相纸和药水配方。

不过,现在看起来,类似的实验没有造就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好象也没能对暗房工艺有什么突出贡献。我不能说他们浪费了自已的摄影时光,不过看看那段历史,你会对现在的器材发烧有更多的认识。

我曾经特别喜欢柯达的3-X{Tri-X }胶片,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3-X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黑白胶片,层次非常丰富,可在ISO200-800的范围内方便地使用,选择你心仪的反差和颗粒效果。3-X和1:1稀释的D-76是绝配。省了你悉心地钻研冲洗配方什么的,拍不好不能怪装备,对广大的摄影者来说绝对是个福音。

很多摄影师既拍彩色又不忘黑白,这的确需要相当的天分。我自已就做不到,所以只好选择专心拍一种胶片,结果我就放弃了黑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相信彩色更接近真实的生活,而真实恰恰是摄影最宝贵的东西。

当然,不拍黑白的图片之后的的遗憾还是有的,我就会安慰自已说: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上黑或白的事情太难分清了,灰色的事情更是复杂,而黑白的图片的生存空间实在是太小了,所以连3、X这么好的胶片也要停产了。

另外,我个人也相信黑白摄影比彩色摄影更容易驾驭,毕竟比较简洁的影像好控制。你看看,已经有多少拍黑白的摄影师成了大师,而彩色呢,有几个?

再接着说彩色反转片。首先,我认为开始学习摄影,就一定要使用反转片。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你可以看到自已按快门一刹那的想法有没有被忠实地实现。而用负片的话,你看到的照片大多数是冲扩店师傅的作品,不是你的。

对于摄影师和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也一样,如果你不知道你该拍什么胶片,那你就应该拍反转片,准没错。另外要说的一点是,要专心用专业胶片,尽量不要使用所谓的“业余反转片”,不要听信什么业余片在“某些”条件下比专业胶片更好的论调。

在选择“专业胶片”和“业余胶片”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预算的压力,但假设使用了“业余胶片将图片拍得不尽如人意,耽误了出售照片的机会,你会怎么办?胶片的失误,使用常常会从自身处找原因,从而无法建立起自信心来,这点是很致命的。当然,同样的原则更适用于过期胶卷。

具体用什么胶片也是一个问题。照片拍不好一定是有原因的,给杂志拍不好多数是因为编辑不配合;给广告公司拍砸了一准是产品太难看;给自已拍照片拍不好只有追究器材的责任了。所以,有段时间我要经常测试各种各样的胶片,出去拍一个专题,箱子里竟会带上多种牌子的反转片,连拍照片顺带测试胶卷,经常有朋友在我包里发现一些古怪的胶片并向我询问一些有关胶片的问题,关于胶卷真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实在太复杂了。

换女朋友或男朋友多的花痴们,并不就比从一而终的情圣能够享受更多的爱情。胶片的问题上也一样,用的胶片型号多了,未必就能拍出好的色彩。有一点倒是要坚持的,在胶片的使用中,在几乎不带任何可能和不可能的情况下,我都会使用低速和中速胶片。这点认识来源于国外纸媒的用稿习惯,国外很多要求严格的杂志只接受有限的几种专业反转片。

说到反转片,当然先要说外耦法冲的胶片:kodakchrome,有人把它译为“柯达康”或“柯达克罗姆“。

Kodakchrome现在还生产的品种有 25度KM、64度PKR/KR、200度PKL/KL的。kodakchrome,的水准到现在还成为E-6工艺的反转片的标准。很多人认为,它的效果是其它任何反转片都比不了的。特别是,它的保存时间比用E-6工艺的反转片长得多,无论是明褪还是暗褪都要小很多。你们十年前拍的反转片现在已经是什么样了?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已的照片可以更长时间的保存而不要发生变化。

另外Kodak chrome 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反差和饱和度,但是它对色彩的整体表现却非常的均衡,除了有讨人喜欢的轻微暖调以外,对所有的色彩都有很好的还原。

Kodak chrome有时候挺神的,有一次,我将拍完的kodakchrome送到日本去冲,柯达的员工非常认真地用专门的机器扫了一遍,然后打电话告诉我,其中的若干卷偏紫,问需不需要在冲的时候给校正回来?——kodakchrome是用外耦法的,大概的意思可以表达为把颜料加进胶片里面,所以就发生了上面听起来有些 “邪”的事。

凡是见不着用不着的东西就容易有传言和神话,kodakchrome的情况就是这样,过去,国内的很多摄影师对它有过企盼和向往,其实也没有必要。

Kodakchrome是使用K-14工艺的反卷片,对环境污染得比较厉害,另外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成本高,所以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冲不了。在香港的LAB关了门以后,我拍的kodakchrome要送去澳大利亚或是日本冲,一来一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少不了,价格也很恐怖,在日本买一卷差不多100块人民币,冲差不多也这个价。在欧美,买kodakchrome胶片的价格里就含了冲费,不过也便宜不了多少。所以,不仅我扛不住了,很多国外的职业摄影师也就换了E-6工艺的反转片。

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会变,镜头和胶片当然也就会跟着改变。富士的VEVIA RVP是E-6工艺的一个里程碑,它属于高反差、高色彩饱和度、高分辨率胶片,曾经是我的标准胶片。虽然它标的感光度是ISO50,但很摄影师认为这只是一个参考值,你可以按自已的风格选择实际使用的感光度,我见过比较多的是ISO40,25和50的也不少,少数摄影师喜欢特殊效果的甚至设置成ISO80和ISO100的。富士的RVP拍风光的表现一贯的非常好,其实在拍人像方面,它在表现亚洲人的肤色质感方面也很独到。新出的VEVIA 100F更上一层楼,在颗粒、分辨率上都更加出色了。

另外要说到的是,富士公司还为本国的客户提供全新的vevia 100胶片。这种胶片的乳剂和vevia 100F有轻微的差异,比较接近老的RVP的风格。有人把这件事和一些日本厂家把质量检验二流的东西卖到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胶片厂家会针对不同市场的审美差异对产品进行微调,这和器材分销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

Provia100F RDPIII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细的胶片,它具有非常好的色彩还原和色彩表现,蓝色和绿色格外出色就不说了,红色也表现得不温不火,不像柯达E100VS遇到什么,红色就是一个死法。同时RVP在有些需要准确还原的东西上是有困难的。总的来说RDPIII是一种很“严肃”的胶片,适合拍比较有文化味的图片,更加全面。在拍摄报道题材时,我觉得无以表达我对RDPIII的偏爱之情。我总是买回来很多的大卷盘片,自已在桌子上把它们分缠成一个一个的胶卷,这样每个胶卷可以差不多便宜10块钱,一年下来,省下来的胶片钱就够再买一个徕卡M6了。

最近北京的反转片冲洗水平提高了,我也就越来越经常把RDPIII增感到ISO400来用,这也是RDPIII的另一个长处,既使增感到ISO400,颗粒也比老款的400度反转片紧凑,甚至不输新的Provia400F。我损失的只是一点轻微的反差增加。当然,严格地来讲,反转片增感以后会有很多复杂细微的变化,特别是在色彩偏差上,但对于一个报道摄影师来说,你把胶片增感必定是在暗光下,而在暗光下景物反差,多数时候和常规光线下看起来就是不一样,不怕!

Astia 100f也是大家要强力关注的胶片,不仅仅因为它是世界上乳剂颗粒最细的E-6反转片,如果你用其他胶片都拍不出精确还原的色彩时,它会是你最后的武器,而且多数时候不会让你失望。

说起高速片,Provia400F当然是首选。在它出现之前,在暗光下很多摄影师宁可使用高速负片,然后再翻拍成反转片,而不愿意使用效果不甚理想的高速反转片。需要说明的一点,我很少把Provia400F当作ISO400来用,如果需要ISO400的片子,我通常会把RDP III增感到400。而Provia400F我是把它增感到ISO800或者ISO1600来用的。

我从来都强力推荐周围的摄影爱好者使用上述的反转片,我自已也从来不使用彩色负片,因为从成像角度来说反转片比负片好得多。另外,杂志和国外的图片经纪公司一般都不收彩色负片作品。

对于喜欢印成照片挂在家里或希望通过展览出售照片的摄影师来讲,随着数字输出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用反转片制作照片在质量和成本上已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了。

光举我自已的例子是不是还不足以服众?那就去看看举世闻名的美国《国家地理》吧,早先NG的摄影师用的基本都是前面提到的传奇的 kodakchrome64,而最近几十年那些色彩垂涎欲滴的照片大多数已经换成富士的底片了。而这里面,绝大部分是RDP III和RVP。

OK,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以RDP III为首的反转片真的就是无敌于天下,成为众多摄影师的最佳选择了呢?谁说的?NG算什么?NG的报道照片真的就那么好吗?

谈到报道摄影的时候永远别忘了欧洲!欧洲才是盛产报道和纪实摄影大师的地方。在欧洲摄影师的眼里,美国哪有什么报道摄影师,“那里只有一个尤金•史密斯,最后不还让他们给饿死了?之后那里就只有像埃伦*马克那样越来越商业的所谓报道摄影师了——美国只有商业,没有报道……”

话说得虽然尖锐倒也是不争的事实。欧洲报道摄影师都比较大,也更自由。无论是比NG更牛的玛格南或是《GEO》都有大量的摄影师采用彩色负片拍摄重要的报道故事。原因说来也简单,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地方和事情都像反转片那么鲜明和锋利,太多的景象和事件都是柔和甚至带一点混沌的。你会不会觉得最近看到的反转片都太漂亮了,都那么色彩饱满,都那么清晰,都那么透彻,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这样的吗?

其实高反差,高饱和度的色彩并不适合所有的专题{有人甚至认为不适合大部分的选题}。好的摄影师拍的是别人,照片上留下的是自已。摄影师感受到的是什么,他就应该精确地表达出来,你不能为了杂志读者或者画廊观众的愉悦而把影像变得更“好看”。所以彩色负片并不是不适合作高质量的报道摄影,不过前提是摄影师要对负片的印制非常的了解,知道怎么才能达到自已需要的效果。

我非常赞成上述的见地,但可惜的是,在中国没办法推广,因为我们的负片印制水平太低了。我想很多人都有着拿一张照片和一张底片去要求冲印店照此扩印的经历,想想你上次得到的两张色彩密度反差都一样的照片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或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再有就是电分,问问你身边的杂志社主编,有多少人对电分厂的技术是满意的?所以在国内,这种方法真的很难实行。

看了这么多以后,关于胶片,你是更清楚了,还是正在开始有点糊涂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14: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叔介绍。够啃一阵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18: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城 发表于 2016-5-23 14:47
多谢叔介绍。够啃一阵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城 发表于 2016-5-23 14:47
多谢叔介绍。够啃一阵子的。

这才第一卷,精彩的在后面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20: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够学习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22: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rpan 发表于 2016-5-23 18:13

好好学习别瞎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3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大字不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1: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拿 发表于 2016-5-23 22:50
俺大字不识啊。。。

识小字也行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4 01: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剧团 发表于 2016-5-23 20:29
顶起,够学习的了

谢顶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08: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扯犊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0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河 发表于 2016-5-25 19:19
扯犊子

还不如说是“扯肚子” — 五花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11-23 17: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