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62|回复: 24

[摄影理论] 平遥归来谈观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 14: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觉得这文章值得一读,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文章地址:
http://zangce.blshe.com/post/3405/262473

                                        平遥归来谈观感.



    藏策
.
.

影像狂欢节
.
我在平遥的几天里,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但却并不觉得疲倦,简直就像服了兴奋剂,再看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精神儿比我还大。有太多的朋友,太多的聚会,太多的影像……构成了色彩缤纷热力四射且势不可挡的洪流,随时随刻地把你卷入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这是一个影像的狂欢节!这样的狂欢节我喜欢!


虽然参展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其实并不太多,尤其是观念类的作品,大多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但我仍然喜欢这样的影像狂欢,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多音共鸣,才是真正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才是话语权意义上的民主和平等。没必要把摄影也搞成一种“举国体制”,搞成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宏大叙事,那种貌似“完美”实则俗套的影像“独白”,远不如现在这种虽不完美却亲切可感的影像的“狂欢”和“对话”,因为生活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我们没必要为了追求虚假的“完美”而失去影像的多样性。
.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PK普雷基 。

.

在平遥摄影节的高峰论坛上,批评家鲍昆批评中国众多的摄影节花了很多钱邀请来的却是些无谓的“外国专家”。于是,在下午特意安排的圆桌会议上,中外学者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华山论剑”。中方学者有鲍昆、刘树勇、郭立昕和我,与以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围绕着“文化自信”与“文化尊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外语能力超好的黄文担当起了翻译并参与了整个讨论。鲍昆认为西方媒介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程度上的误读,对中国当代史的描述也充满了偏见。比如对相应历史照片的选择与编排,根本就不能代表历史的真相。刘树勇也对西方的话语霸权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来自中国台湾的批评家郭立昕则表示,中西文化在融合之前,我们更应先了解差异。


我的发言则态度相对温和,对媒体的权力滥用问题,我认为媒体在技术方面日趋先进的同时,却距离真相越来越远,这点值得警惕。对于中西文化误读问题,我的态度则相对乐观,因为我在看到误解的同时也看到了理解,当代文化中确实有以西方人的观看立场为预设,从而去刻意迎合西方视角的现象,比如张艺谋早期的那些电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今天的西方人也正在学着迎合中国文化的观看立场,比如《功夫熊猫》,尽管其中不乏“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利益的驱动。就某一历史阶段而言,文化误读的问题可能相对严重,但从长远来看,理解毕竟还是大于误解的,所以我对此抱的是谨慎的乐观态度。对于历史叙事问题,我认为不同的历史叙事所对应的是不同的意识形态,正如海登·怀特所指出的那样,不可能有脱离叙事的历史,也不可能有脱离意识形态的叙事。


普雷基表示,他这还是第一次听到中国学者对他编写的书的反对意见,尽管他不能理解一些指责,但觉得“沟通总比哑巴好”。


这次圆桌会议应该说是摄影界的一个文化事件,它第一次彻底地撼动了西方话语在中国摄影界的霸权地位,第一次直面西方学者表达了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声音。当然,彼此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沟通,仍然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觉疲劳与影像消费

.。

浏览平遥摄影节的参展作品时,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有些传统纪实类作品,虽然拍摄功力不俗,但当湮没在众多的影像海洋中之后,却变得一点都不吸引眼球了,引不起人们的观看欲望。这或许已不仅仅是影像本身的问题了,而更是一个有关影像消费的问题。确实,纪实类摄影因为早已在国内成为了一种相对成熟的“文体”,拍摄水准大都比较靠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容易引起视觉上的疲劳,非“重料”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目。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传统纪实摄影向何处去的问题。


“记录性”是摄影真正的生命所在,可以讲纪实类摄影的终结,也就意味着摄影本身的终结,所以我说纪实类摄影是摄影中的常青树。但即便是常青树,也是需要不断吸取养分,需要不断成长的。如果其影像话语不能得到更新,不能不断地解放自身的话,同样也有枯萎的危险。试想,就算今天的影友也拍到布勒松的水准了,可他还能算是大师吗?比如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在今天就不再是“决定性”的了,尤其是当相机的摄影功能与摄像功能日趋同一化之后,“决定性瞬间”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决定性瞬间”的隐退,标志着纪实类摄影在其审美功能日益边缘化的同时,实用性将越来越得到强化。新闻报道类的不说了,那些非新闻性的纪实摄影呢?我以为走向影像的文献档案或许正是纪实摄影新的正途。讲授过社会学课程的刘树勇教授,早就提倡在纪实摄影中融入社会学的方法,比如田野调查,建立影像档案等,这确实是极有创建性的。在文本数字化的今天,文献档案由以往的以文字为主向着文字与影像并重发展,将是一条必由之路。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纪实类摄影是大有可为的,影像的谱系化,或许正是可以替代“决定性瞬间”的新基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拍“观念”强作秀

.。

古人论词有云:“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在平遥看到的许多观念摄影,则可以用“为拍‘观念’强作秀”来形容。没有“观念”而强作“观念”状,或为了“观念”而“观念”,是目前国内观念摄影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并不反对观念摄影,不仅不反对,而且我现在已经把理论批评的关注点移到了观念摄影以及各种实验影像这边来了。然而我在平遥看到的许多“观念”,却让我感到很失望。平遥展出的“观念”类作品中,当然也有很不错的,但实在太少了,所以好话就不多说了,专谈问题。


先说“性”,我这个人不是卫道人士,在性观念方面,绝对不是个保守派,我对Emi那些离经叛道的作品就非常赞赏。我从不用道德家的眼光去看待性,更不以露了几“点”去作为衡量作品道德的尺子,而且始终认为用传统美学的所谓“美感”与“快感”去作为判断艺术还是色情的标准,完全是三家村老学究式的胡说八道。观念摄影拍“性”,这根本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你怎么拍,你是在利用“性”,还是在解放有关“性”的意义,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在平遥就看见了那么一组颇有些惊艳的片子,貌似大胆前卫,实则在影像编码上与A片无异,甚至可以说就是对A片的简单模仿。网络上已经充斥了那么多“很黄很暴力”的A片了,难道真的需要观念摄影也来凑这个热闹吗?


以前人体热的时候,有人发问:脱了,就“艺术”了吗?现在我同样要发问:脱了,就“观念”了吗?


再说一个有关观念摄影的关键问题:是靠摄影传达“观念”,还是用“观念”解放摄影。我在这次平遥的讲座中,具体地分析了中国文艺中的“文以载道”问题,我认为对于“文以载道”,必须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在古代,“文”并不专指文艺作品,而是泛指多种文体,所以“文以载道”也不能说全错,比如学术文章、理论文章就需要载“道”(观点)。当然今天的“道”不应该再是什么代圣人立言了。但是对于文艺的文本而言,“文以载道”则是完全错误的。我在《超隐喻之思——关于一种修辞观的阐释》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文学的至高境界不是驾御语言,而是解放语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驾御语言是把语言当成了“载道”的工具,而解放语言,才是所谓文本“陌生化”的最高方式。


观念摄影也是同样道理,简单地以影像去传达某种“观念”,实际上就成了变相的“文以载道”。不论你的“道”有多么“观念”,但你的影像编码方式其实已经注定了你不可能“观念”。而以“观念”去讽喻“观念”,破解俗套,从而去解放影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念摄影。


只有真正的解放语言(包括影像),才能真正的解放心灵,才能真正的解放你自己,才能真正实现艺术的社会功能——文化的救赎。

.

.


.

。。 。                                                                                                                2008、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15: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老兄你去平遥摄影节了。我们去年去的时候就差了几天。当时还挺遗憾。后来在北京买了一本平遥摄影节出的书,打开一看,竟然是新闻纸印的,图像清晰度比普通的报纸还不如。顿时对该摄影节的成色产生巨大怀疑。说几个和摄影本身无关的话题,或许能够解决答你的个别问题。

首先看平遥的大环境,旅游开发实在过度。空气里就弥漫着浮躁之气。只有和为数不多的坐在墙角尚未迁出的老住户目光相对的时候,才让你感到片刻的安宁。他们的安宁大概还是久居如此喧闹的环境里,锤炼出来的闹中取静。要说人群中的孤独,平遥老居民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展现的孤独是最可以让摄影机抓拍下来的了。

此外,平遥是中国的历史名城,不搞中国摄影为主的节,抓住中国自己的人才(包括新人),却急于追捧国际大腕。我有点不明白。更进一步,地区性的摄影节,就把周边地带的人才笼络起来,办出自己的特色,自然会吸引来国际上有类似特征的作者,而且是精于此道的作者。这就像学术研讨会,对于严肃的作者来说,真正有意思的不是大型会议,而是小规模,主题鲜明的研讨会。

你说的摄影节的作品不突出大概跟影展的设计有关系。回国看了不少各种各样的展览,发现中国艺术品的创意和国外现在的艺术家并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差别了,但是展览馆对艺术品的摆放和排列好像不是特别重视。不是按时间罗列,就是按作者排序,而且一勺烩的现象挺多,即使分专题,也不太考虑作品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摄影家没有必要考虑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展览馆应该根据观众的欣赏习惯去梳理看似没有关系的作品。伦敦前些天搞的街头摄影史,汇集了几千张世界街头摄影的名人,就是按时间排序,我们看完了头都大了。觉得这次展览虽然包括了历史上所有的大家,但是是看得最不痛快的一次,因为编排者只想以量取胜。

我本人认为观念很重要(见以前的讨论)。我对为赋新诗强说愁并不担心。这是任何领域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要走过的过程。从个人角度看,强说愁的作者过了三五年甚至三五十年再看自己的作品,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从群体角度看,大规模的影展包括了众多的作品,强说愁的占大多数并不稀奇,因为并没有经过去粗取精的过程。精品的出现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从各个角度和环节都在淘着。只要摄影家能够不受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拍摄,就不怕精品不出现。

没问题(不是问题多)的平遥印象,嘿嘿
pingyao impression.jpg
pingyao impression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问题多 于 2008-10-1 15:40 发表
哈哈,老兄你去平遥摄影节了。我们去年去的时候就差了几天。当时还挺遗憾。后来在北京买了一本平遥摄影节出的书,打开一看,竟然是新闻纸印的,图像清晰度比普通的报纸还不如。顿时对该摄影节的成色产生巨大怀疑。说几个和摄 ...

我是转载别人的文章.
对于平遥,因为它处在中国最大的污染省份,所以空气质量可以想象.
中国目前的状况就是浮躁,暑假回北京正赶上奥运,夜色灿烂,看到手拿相机的人比比皆是.但他们拍摄的技巧及取材,大同小异.没什么新鲜创造.所以我说全国皆摄影、全国皆糖水。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平遥的摄影水平总体上并不高。为什么找国外大腕,我想这是对经济利益的考虑。
非常惭愧,我没去过平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17: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嗨,我以为那是你写的呢。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评价藏策的评论,可能还得对PIP摄影节和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有个了解先
http://www.pipfestival.com/   平遥摄影节
2008的金奖作品(小区系列by 莫毅)

(这张还有点意思)


(这张有什么高妙之处,跟google的street view 差不多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4bd240100059p.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1: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第二张着一整套我这次照了一堆跟这个题材一模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1: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问题多 于 2008-10-1 21:27 发表
嘿嘿,第二张着一整套我这次照了一堆跟这个题材一模一样的。

说不定你去参赛,那金奖就是你的了。
其实你的晨练系列不也是对中国的生活状态的一个反映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1: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获奖作品? 有谁能说出它们的主题是什么吗?

一个宿舍小区的照片,看不出明显的看点,就能获奖。当然,你可以说它的构图是对称的宿舍楼,而一边亮,一边暗,从而进一步引申出什么意义。

我是山西人,以平遥为代表的晋中文化可不是全国各地随处可见的宿舍楼可以表现的。

原帖由 gege1 于 2008-10-1 21:11 发表
要想评价藏策的评论,可能还得对PIP摄影节和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有个了解先
http://www.pipfestival.com/   平遥摄影节
2008的金奖作品(小区系列by 莫毅)
http://sms.csonline.com.cn/photo/20080927/fileup/2008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1: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袜贩 于 2008-10-1 21:56 发表
这就是获奖作品? 有谁能说出它们的主题是什么吗?

一个宿舍小区的照片,看不出明显的看点,就能获奖。当然,你可以说它的构图是对称的宿舍楼,而一边亮,一边暗,从而进一步引申出什么意义。

我是山西人,以平遥为代表的晋中文化可 ...


人家平遥是国际化大都市,你们晋中也太小了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2: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ege1 于 2008-10-1 21:39 发表

说不定你去参赛,那金奖就是你的了。
其实你的晨练系列不也是对中国的生活状态的一个反映么。


我拒绝参赛,嘿嘿。上面那张大红被子还挺有特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大都市?  谢谢教授提拔。不过可惜的是到现在还只是个县,还没有升级到市。

原帖由 问题多 于 2008-10-1 21:59 发表


人家平遥是国际化大都市,你们晋中也太小了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3: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袜贩 于 2008-10-1 22:09 发表
哈哈哈, 大都市?  谢谢教授提拔。不过可惜的是到现在还只是个县,还没有升级到市。


又碰上瞎较真儿的了,没看我挤眼睛吗?看来还是这个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11-24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