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14|回复: 22

[其他设备] 器材大佬不老推荐:漫漫器材发烧路--咱到哪个路口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6 22: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老按:这篇由Viewfinder所著的《漫漫器材发烧路》最早于2000年11月5日发表在色影无忌论坛,被各网站无数次转载.



漫漫器材发烧路


viewfinder


原本题目是叫《漫漫摄影发烧路》,可想到几年来虽痴迷于摄影,但每天魂思梦绕的除了机身就是镜头,片子拍了不少,可是以砖墙和报纸居多(为了检验镜头的表现和机身的对焦/曝光精度)。在器材上的投入和所谓“作品”的产出极不成比例,所以一提到“摄影”二字就汗颜不止,干脆改到了现在这个题目。

这几年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来,又看到周围无数的影友也在重复着和我一样的道路,未免还会碰到我原来的烦恼和痛苦。所以斗胆将我和我熟知的影友的发烧历程总结出来。希望要上路的影友能得到些借鉴。您如果已经是“过来人”了,而且文中所述和您的经历类似,请会心一笑,表明咱们产生了“共鸣”。

另外要说明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影友或发烧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广大业余爱好者。咱们共同的特点是:第一,完全是自费发烧(花钱买罪受?);第二,经济并不十分宽裕。判断依据是您最近时常想念的机身或镜头的售价是您月收入的二至二十四倍。而且倍数越大,说明您发烧的度数越高。正是这两个特点,注定了我们广大的影友发的发烧路无比的曲折。如果您用的是公家的顶级器材,或者觉着开始就买“顶级”机身加一套专业镜头并不是很大负担的话,本篇文章肯定就不适用于您了。

一、上路之前

大多数人在正式发烧之前都有一定的拍照经验,或用过给家庭留影的“傻瓜”相机,或使用过家里的老式相机,或着借用过朋友的单反相机,甚至你本来就拥有一架带标准镜头的单反相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后来会如此的痴迷。驱动你踏上这条路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或看到了一次摄影展,或看到一本摄影画册,或仅仅看到了朋友拍到的一张风景,你好象一下就被感染了,就象得了流感一样。你开始想我是否也能“制造出”这样的相片。碰巧你刚丛一个旅游胜地归来。看着自己用“傻瓜”相机拍的惨不忍睹的照片,你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钻研一下“摄影”。

二、单反相机,一定要单反相机才能搞“创作”

大凡关于摄影的指南都是这么说的。只用过135“傻瓜”相机的你觉着以前拍的照片不行的原因归结于没有135单反机。买单反机之前你要经过一番考察。这“考察”使你慢慢推开了相机世界的大门,各种品牌型号林林总总,你肯定会感慨于这个世界的博大和你囊中的羞涩。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抉择,你终于下定决心,把你能承受的最贵的一台国产或进口的带标准镜头或标准变焦镜头的或手动对焦/曝光或自动对焦/曝光的单反相机请了回家(***本文尽量没有提到相机的品牌,但“品牌”有可能是在以后使你苦恼的重要因素之一***)。你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把双脚踏上了这条发烧“不归路”。

三、要配齐所有焦距段,最起码是28mm到200mm

在你用你新买的单反机拍了几卷胶卷以后,发现要出“作品”远不是有单反机就行那么简单。回过头来看名家的作品,好象用的镜头要么是比你镜头广的广角镜头,要么是比你镜头焦距长的的长焦镜头。你恍然大误,原来如此。这是你发烧历程中又一次飞跃(发烧温度的攀升)---你开始关注镜头了,虽然你现在看到的只是镜头的焦距这一项。你开始挖空心思要“凑”齐所有“常用”的焦距段。不幸的是当你在开始买相机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刚刚“放完血”的你更加苦恼于资金的不足。可配齐广角,中焦,长焦的迫切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以至使你盯上了“便宜”的小口径变焦头。这些变焦头使你用有限的资金完成你的计划。你甚至为找到了这些大变焦比的镜头感到洋洋得意。

果然,你在镜头上的投资没有白费,你的照片开始有别于你周围朋友拍的留念照了。虽然这可能仅仅是由于你镜头广角端给人的视觉冲击或长焦端较浅的景深给你的照片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感觉。你周围人对你的“作品”的认同和夸赞无疑又给你增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备用机身,要用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
再添一个机身的想法此时又滋生出来了。你说服自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1、频繁更换镜头太麻烦;2、可同时使用不同的胶卷;3、有一个备用的机身以防万一。你试图用这三个理由说服自己但又不愿意深究这三个理由是否成立。因为你心底深处真正的想法是要买一个更好的机身(时下叫机身升级)。可能在你买第一个机身时怎么也想不到会烧到现在这个程度或者当时确实财政吃紧,总之,你认为只有再买一个更高级的机身才能配齐你的“摄影系统”,而如果只有当前这一个机身的话肯定会妨碍你出“作品”。
经过长时间的紧衣缩食,你终于又实现了你的这个愿望。有着两个机身的你终于有了点“专业”的自我感觉,特别是跟影友们一起去“采风”的时候。可是新鲜感一过,你才发现1、同时带两个机身要远远比换镜头麻烦;2、你两个机身很少装不同的胶卷;3、好象只有胸前两个机身偶尔互相碰撞会让你感到心疼以外从来不用担心机身会有什么故障。慢慢地,你又开始只用一个机身了,当然是更高级的那个。原先的机身在摄影包的底层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五、镜头除了焦距以外,还有最大光圈等重要参数。
你原本以为在器材上的投资已经结束了,可不幸的是这只是你花钱高潮的序曲。
随着你摄影水平的提高你开始有一些片子要放大一下。原本在五寸、七寸照片上看着很清楚的风景、人物,放大到十二寸左右就难以满足你越来越挑剔的眼光了。你现在也知道了“镜头素质”是怎么回事,越来越注意自己拍的片子色彩还原好不好、有没有暗角、逆光时眩光严不严重......你总是拿着五倍后来又换成十倍的放大镜看底片。你开始意识到刚开始买镜头时只考虑焦距范围可能是最不成熟的行为。虽然你的片子不清晰很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手震或聚焦不实;你的片子色彩还原不好是因为扩片小姐刚跟男朋友分手心情太差,但你还是越来越不满足你那些“低素质”的变焦镜头了。
这次你确实比原来成熟了,学会了在买镜头之前先找齐所有的资料,反复对比各项参数。还是由于资金的原因,你不得不考虑性能价格比。虽然开始你仍然觉着没有必要买恒定光圈大口径的变焦镜头去追求那大一至两级的光圈,但以拥有很多镜头资料的你后来慢慢发现恒定光圈大口径的的“专业”变焦镜头和那些“业余”镜头的差别不仅仅是大一至两级的光圈,而是镜头光学素质(最起码是在镜头的数据上的)和机械做工的不可比性。这一点在镜头的重量和价格上充分体现了出来。换句话说你觉着现在只有这种镜头才能满足你用十倍放大镜看底片这么高级别的需要。
“要买恒定光圈大口径专业变焦镜头”的想法刚冒出来的时候着实下了你一跳,因为这将意味者你要用两倍以上于你化在机身上的资金投入去买镜头!这远远超出了你最初机身和镜头投入比例保持1:1的心理底线。况且这钱不是一下能赚的来的......
然而你现在“中毒”已经太深,你开始每天晚上睡觉都梦到那一两只镜头。经常在陪家人逛街的时候跑到摄影器材商店,“爬在柜台上痴痴地看货架上的‘梦中情人’直到口水流出来”(一位坛友哼哼牛?的妙语)。你终于无法承受这一番痛苦折磨,痛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买下这镜头。你首先想到的是把你原来的镜头出手。可到了二手器材店你才知道你悉心爱护下的足有九五成新的镜头店主最多能给你五成的价钱。你终于明白了“鸡肋”的确切含义。由于你太需要钱了,虽然你心里痛骂着“奸商”但还是把镜头留给了他......
当你终于把“梦中情人”拿到手上以后自然是无比的欣喜,虽然欣喜中带有一丝心痛。试拍报纸和砖墙的结果表明这“高素质”的镜头果然不负众望,这使你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可在以后的实拍中你越来越发现在80%到90%的条件下这贵了几倍的镜头和你原来的“低素质”镜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毕竟平时拍摄风景而且光照好时小光圈用的多,聚焦不实的时候用什么镜头都不清楚,扩片小姐的心情仍然起伏不定......特别是当你杠着“梦中情人”翻过一个山坡累的气喘吁吁时,你甚至开始怀念起你原来那套已属于别人的轻便的镜头来了。

六、定焦镜头,你真的需要了!虽然主要是在心理上。
毕竟你在家看镜头资料和摄影杂志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你扛镜头满山跑的时间多,而在家时你又忘却了镜头沉重给你带来的不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在看镜头数据资料和各种测评数据时下意识地转变了立场:你总是不自觉地想寻求你拥有镜头的缺点和不足。就象你爱一个人,她/他在你心目中太完美了,你害怕她/他会有一点点的瑕疵会影响到其在你心目中神圣的形象所以对她/他的缺点有一种神经质的敏感。
果然,一篇镜头测评的文章把你彻底击垮了:“(此镜头)......拥有近乎完美的光学素质,特别是在......,然而比起定焦镜头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严肃的摄影师是不会接受这种为寻求便利而做出的在作品质量上的妥协......”。
你原来一直以为(特别是经过各种形式的广告的引导)变焦镜头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其素质已经赶超了原来的定焦镜头。孰不知现在所有镜头厂家设计镜头时用的还是数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光学公式,而变焦镜头由于其镜片组数多虽几经努力还不能做到象定焦镜头那样好。
再对比一下定焦镜头的价格,就算买几只镜头也要低于你那支大光圈的变焦镜头。你现在脑子里完全充斥着你的镜头这个可能是唯一的但现在是你最介意的缺点。你越想越觉得你好象又犯了个错误。
定焦镜头,你真的需要了。虽然主要是在心理上......

七、中(画)幅,一个新的梦想的开始
中幅相机一般指的是120相机。在“国产经典双(镜头)反(光)相机”网站的首页有这样一段话:
“你可能已拥有了一整套相当不错的135相机,这是你花了很长时间建立的系统,因为你买每个镜头前都要考察一番。你又买了坚实的脚架和云台。你使用遮光罩,快门线,反光镜锁。。。以保证象质。 你对你放大照片的结果非常满意。这时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你看到一张放大到nXn (n>24) 寸的 一张作品,你知道你没戏了。 It s big, it s sharp, it s beautiful - 这就是中幅! -- 摘译自 photo.net, 原作者Doug Hughes”
虽然你一年也没有几张要放大到24寸以上的照片,但这段话对发烧至此的你极具煽动性。你原来只知道120相机只有专业人员和影楼才会用,现在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会用120相机。虽然120相机系统单比镜头的分辩率等参数赶不上135相机的镜头,但其占据大底的优势。就连国字号的摄影杂志也发表了(在放大到一定尺寸以上时)国产的双反120相机比世界上最顶级的德国某牌号135相机怎么怎么样的言论。
虽然由于120相机的产量小,不具备135相机的规模效益但你还是可以有多种选择。从一二百块的旧国产双反,到动辄上十万的欧洲顶级,你都可以量力而行,做出适合你的选择。而他们之间的差别从“象质”角度讲要小于120和135两种系统之间的差别。
可当你真的投资买了中幅相机以后,你会发现比起135相机来讲120相机太麻烦了,还要负担比135高的多的胶卷和冲扩费用。这就是为“追求象质”而付出的代价。
然而对“追求象质”是无止境的,比120底片还要大的多的是4X5, 比4X5底片大的多的 是8X10......这什么时候算到个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你又需要一个“傻瓜”相机了!但你现在管它叫旁轴相机。虽然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痛苦,但走到现在你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痛苦:拥有这么多摄影器材的你每天还要为生计忙碌,每天上班下班,好容易赶个节假日还要打理家务,串亲访友。能出门旅游的机会一年也没几次,即使能出门了又很少是专为拍片。除了测试镜头外光剩空按快门了。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终于你受一些大师的启发,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何不抓拍你周围的人和事呢?只要出家门都能拍,没准哪天能赶上个“决定性的瞬间”。好多大师不都是这么起家的吗?
说干就干!你打量了你那些摄影器材,大摄影包是不能带的;硕大的变焦头更不能带。看来只能用轻便的小广角或标头了......
不幸的是你这种“创作”的状态没坚持几天就夭折了,因为领导和同事每天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你包里的这套单反机。虽然你只用了你最小体积的镜头,但你的领导和同事还是具有“单反相机就是专业相机”的认识水平的。不用开口你就能从眼神里看出他们心理的疑惑“莫非这小子有跳槽的想法......?”
更让你觉得沮丧的是当你在上班途中好不容易碰到个“闪光点”,你的单反机总是引起被摄者的注意。落到底片上的大多是别人对你镜头怒目而视的脸。
你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师们都用旁轴相机了。

符合你条件的旁轴相机并不难找。可先如今大部分旁轴相机都是程序曝光的。你想要的有光圈优先曝光的旁轴机大都价格不菲,随然现在的程序曝光功能的机子是从只有光圈优先曝光功能的机子进化来的。
无奈,你只有选择一台程序快门,有电动卷片,装有定焦或变焦镜头的旁轴相机。虽然别人还是称之为“傻瓜机”,但你管它叫有自动功能的“旁轴相机”......

九、没有列出的但使你猛掏银子的还有:

三角架,你可能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
黑白放大机,到时候你就会受人煽动,试图控制“摄影”的全过程。
幻灯机,反转片......

十、你现在可以算过来人了,但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

静下心来想一想,算一算,你在摄影器材上的花费可能是你们家除了住房以外最大的花费了。虽然你在尽量克制你的预算,可结果还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你家人的生活。你或许应该反省一下自从你有了这爱好以后,对家人的关爱是否少了许多?或许你现在仍然无怨无悔,那祝愿你能更加理智些,认清器材对摄影的作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你可能要对于正要上路的或没有陷的太深的影友建议别买变焦头焦一步就照3个定焦
计划,Xitek也大声疾呼“便宜买死人”,可他们没人能听的进去,就象当初的你一样。可能这发烧发的就是这个过程。

是谁说来着:“让一个男人破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给他一架相机。”

To: Xitek兄,
来您这逛荡大半年的,一支没上过长贴,这次一狠心,写了一堆胡言乱语。您就凑和收下吧。
Viewfinder

[此消息已由 viewfinder 进行编辑(编辑日期 11-05-2000).]


【f3hp】网友的跟帖
记得一个前苏联发烧友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认为一个摄影发烧者的生命应该是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不因没有拥有LEICA M6而遗憾,不为没有中幅相机而拍不出丝毫必现的36寸照片而懊悔,更不会为省下$600而用一只5。6光圈镜头代替2。8的凑合一辈子。。。只有这样,他才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生命和给他这个宝贵的生命的父母的,真正的发烧者。

这段话大家在小学课本里都学过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眼看不出区别

作者:精神病院院长 原载2000年2月8日 新浪网

肉眼看不出区别(一)

  我是爱看的,好色的。男人都这样好色,好色的男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难免地就会好摄。看了身边的十几个男人,从20岁到60岁的,都在曾经的岁月里有过摄影的经历。说到摄影两个字,好像会把这两个字糟蹋了。毕竟这两个字后面常常跟着艺术两个字。那就说照相吧。

  办公室里一位40岁的同事的第一架相机是海鸥205,他说当年那可是他的一笔大开支。后来他说有了海鸥DF,他现在竟然记不清那机器叫什么,是我提醒了半天,他才想起来的。他说他当年还和一个哥们弄了台放大机,小黑屋里一弄一宿。

  父母的第一台相机是海鸥203,折合式的,好像是85元,每次出去照相,父亲都得把那机器抱得紧紧的,怕丢了、摔了、碰了。当年一台200元的9寸黑白彩电是我们家几口人几年的梦想。记得那时候父母是用大水碗冲卷的,一提一拉,像抻面。胶卷是过期的,便宜。印相箱是父母的朋友自制的,木头盒子,上面一块玻璃。印照片时,手要按实了,然后在黑暗中小声数“1、2、3、4……”,现在想起来想引爆定时炸弹:)

  我现在常常为点测、中心偏重还是什么分区测光弄得挠头。母亲说,她当年就是看着胶卷说明和两本摄影小册子一点点儿琢磨出来的,照得挺好。的确,他们那个时候不知道测光表是什么东西。但是,照片的确很好,就夹在我的像册里,黑白的,真的很好。至少聚焦准确,曝光准确,与我现在用N601拍出来的东西,用一句器材评论家的话说:“至少从肉眼上” 看不出太大区别。

  父母当年可真是爱了一阵摄影,或者说喜欢了一阵照相,但是现在他们不知道什么变焦头,尼康、佳能之类的东西, 203之后就换了傻瓜了,日产的。同事前几天在我的鼓动之下忽然想重拾青春时的热情,要为当年的镜头配个机身,“其实每天带个机器,有点目的地照点什么,挺好的。”我也热心地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技术咨询,考虑了卡口问题,最后值得推荐的品牌也只剩了MINOLTA x-700。问他镜头是什么的,讲了半天,挺让人失望的,是当年的海鸥标头,我只好说: “其实,也挺好的,就是测光恐怕不能联动了。”20年前的海鸥头是不带光圈拨杆的。失望归失望,其实我手里也有这么一只头,真的说到效果,除了色彩还原有点儿“干”以外,与我的SIGMA APO头比起来,用评论家的话说:“用肉眼看 ”,区别不大。初一那天,带着老婆孩子去上海玩了,带着1000多元的傻瓜机,也没提重操旧的事儿。

  我的第一台相机(自己拥有主权的)是红梅35DS,塑料的,135,据说DS就是电眼、闪光的意思。120元。当时是攒了拜年的押岁钱偷着买的,至今也没告诉父母,当然机器现在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后来就是单反了,孔雀DF,纯机械、纯金属,按完快门带着金属的颤音,490元,哈尔滨产的,磨沙玻璃对焦,没有测光,(为此还单买了个海鸥的测光表,80元挺准的)。然后就是配镜头,SIGMA、图丽,美能达。后来又添了X-700,又添头,添灯。要原厂的…… 后来又添了NF601,又添头,添灯…… 后来又添了PENTAXZ-1,添头,添灯…… 还弄了个基辅88回来…… 其他小机器就不提了。 这些机器都在手边呢…… 等到工作了,自己赚工资了,便没买过一样新器材。到现在我也还是认为我用孔雀DF拍出的片子最好,因为那时是要摆在架子上,然后走过去用测光表测光,核计再核计才敢按快门的。哪像现在突突一扫就完了。那时候是想过要“摄影”的,是要出“作品”的,还幻想着要参加影赛,得奖金,然后给器材升级的,还有要用漂亮照片迷漂亮MM的:)现在这种想法都没有了,尽管还没有迷到漂亮MM。:(有人说诗歌是一种青春病,我想,恐怕摄影也算是一种青春流感吧,特别是对于男孩子。发发烧,终究会过去。诗人很少,摄影家也很少。

  对你对我对他,其实,用行家的话说,“至少用肉眼”,看不出多大区别。

肉眼看不出区别(二)

  没拍出过什么好片子。机器也说过了,就上面那几台,没什么好机器!??说完这话,我有点儿别扭。但在新浪的色谈里,我不敢说有什么好机器。动辄NC大战,要么莱卡M6,康太克斯G2之类的。记得前两天有位网友问了一句富士卡机器和凤凰205的测光问题,就有人站出来清场:“破烂仍了算了。没钱别玩儿。”!!!!在这里穷人是不敢说话的,穷孩子更要老实点儿,闹了有人骂你的。前是阵子,一位MM的MM说她本打算也学学摄影了(新闻专业出身,算个锦上添花吧),但一听学摄影非得用10000元以上的机器,便“熄了心中的火”。算她幸运,她还没到新浪的色坛来过呢,否则的话,她会告诉她未来的儿子:“孩子,这辈子干什么都行,千万别照相,咱玩儿不起。”

  凡事就怕纸上谈兵,但照相这东西还真就得纸上谈兵。当然是在相纸上。NC满天飞的地方真看不到几张对得起NC 的片子,兵还是没在相纸上谈。计得前一阵子一位网友借了莱卡的M6拍了几张街景(黑白的),感叹到底是莱卡,这层次,这分辨率……但我看了半天,就一个感觉,这片子真不比我那台LOMO拍得好多少。我喜欢好机器,当初买Z-1就是冲着那1/8000秒的快门和一大堆准专业的功能去的。可到现在我也没用过1/2000以上的速度,相机的说明书也丢了,真正用的功能,除自动聚焦外,真和那X-700差不多少。

  一位MM问我买什么样的相机能学摄影?我问她你能出多少钱?不出钱都行,做个针孔相机。后来帮那MM买了台珠江K-1000,(跑遍了北京城,电话都打到厂里了,才在六部口找到了一台,感谢网友PNP1的提醒),厂家销售人员在电话里特别委屈,“北京的商场都不给我们摆!”) MM倒不是特虚荣,看到批发市场里都在摆着“海鸥”和“凤凰”,他说我推荐的K-1000挺有个性的。我说等你不喜欢了,我原价收。不是别的,就是挺喜欢那种纯机械纯金属的感觉而已。正巧另一位MM买了NF60D加28-70的原厂头(尽管到今天她也分不清FM2和F5有什么区别),在办公室里摆来摆去,啧啧直嘬牙花子,“这好东西就是……好!”弄得K-1000MM挺没面子。我把K-1000标头试机时拍的人像摆过去:“等你的N照出这个样子来,再说你那东西好!”NF60DMM好几天不理我。我知道N60最终会比K-10 00拍出更好的片子。但是,现在,在她,拍出来的东西,用行家的话说:“至少用肉眼,看不出区别。”时代终究是进步了。

  今天开车带老母亲散心,放放鞭炮。顺路把怀柔、密云、顺义几家大商场转了转,没看别的,专看照材。其实这商场里的照材也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按最高级(价)机器排序:

  怀柔——尼康F90X加24-120头,8888元。

  顺义——EOS300 价钱忘了。

  密云——M X-700 3500元。

  我本想去淘点历史遗留器材的,但却发现自己被历史给遗留了。玩好器材,是历史的必然,我是垃圾。在这里是不敢谈什么好器材的,最贵的机器只摸过F5和M6,而且仅仅是摸过,没敢用。别人的。

  摄影,或者说是照像,是要用片子说话的,不是引用照材的说明书说话。许是网虫对电脑的技术极至的追求与对相机的技术指标的追求同理可以互换吧,在这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奔兔”“赛杨”“AMD”差别的争吵。评好片子,标准有很多,但是好像至今没有人说这片子是RGB测光,XX点测距……我的电脑,能帮我打字,但是总不能帮我写稿子。从PC80 88512K内存,到现在的赛杨400 128M内存。“美国人是用386把阿波罗送上月球的。”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如果没有片子,而仅靠器材的价格、新技术、新功能来讨论摄影的话,借用行家的话:N也好,C也罢,与M或P,甚至“ 珠江”,“用肉眼”,看不出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眼看不出区别(三)

  话说多了,也有点累。先讲个笑话或者说是故事吧。本单位里有位老司机,去年退休的,年龄太大了。单位一位年长的同事曾经告诉我,他可差点成为摄影家呢。当年(20年前?30年前?)他和另一位杂志社的司机先后出了交通事故,驾照给吊销了。单位领导找他们谈话:“要么重考驾照,要么学摄影,当摄影记者。”(想当摄影记者的网友可千万别……)这位老兄想了想,学照相?太累,还是开车舒服,于是,他便重学驾照,开车,一直到退休。另一位师傅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便去学照相了……直到成为著名的摄影记者直至中国摄××协会的×长……这不是玩笑,千真万确的事儿。不好说名字就是了。想到哪儿,敲到哪儿。

  刚买相机那会儿,真的想照几张象样的片子,也绝对有过获×大奖,当个×家之类的想法。但想法终究是想法,人懒。人懒,但买器材的时候可不懒,每次升级之前都会心痒痒地在照材柜台前转个千百回,看得眼珠直要掉出来,给自己找无数买这些器材的理由,说服了自己(其实不用说已经服了),然后去说服父母(钱是人家掏呀),然后就揣着大把的票子,把机器捧回来,然后就差搂在被窝里了(怕落灰:)),然后呢?热情过不了三个月,准凉。为什么,没拍出片子。真正上班了,挣工资了,也就没添什么器材,还是那句话,心疼。前一阵子经常看到坛子里有人问,什么样的入门器材最好?是啊,什么样的入门最好?最好和最合适应该是两个概念吧。而“最好最合适”加上个“最经济”又是不一样了。大家推荐的东西多了去了从FM2到F90,从EOS300到EOS5,动辄数千上万元。知道的是要学摄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逛赌场呢。

  入门儿,什么是入门儿?

  知道什么是光圈、什么是快门,什么是焦点、什么是焦距,什么是景深,什么是光圈和快门的最佳组合,知道怎么用光,知道怎么构图,知道怎么让黑白底片看着不薄不厚,知道怎么拿机器能让手振降到最小……这叫入门儿。反正我认为这叫入门儿。如果给你台机器调到手动档,你却不知所措了,你敢说你懂摄影?如果你真信了“柯达”早年间的那则广告“你只需按快门,其余的交给我们……”我相信你会练成专业的“一指禅”,但绝对不会成为“照相”行家。的确,N.C.P.M都纷纷声明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入门级”AF器材,但……毕竟他们是商人。他们不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从4000元入门儿,如果可能的话20000元入门儿他们也会更高兴呢,他们可绝对不会善良到生产500元/台的入门机器支援摄影界的希望工程。从500元到50000元的器材都可以让你入门儿,你信吗?许多当红的大家都是从百十元的器材开始入门儿的,你信吗?还是想到哪儿敲到哪儿。

  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批评我的一句话,我可能要记一辈子:“别强调客观原因。”想入门,先选一种入门机种,大家有钱,我管不了,但是我想最好还是把你的入门机的预算折一半,按这个价格选个差不多的机器吧,另一半呢,全买胶卷,(黑白彩色都要,我不是主张大家都从黑白开始,但是,看着片子从自己的手里出来,感觉真的很好。),拍,洗,拍一卷看一看,品一品,找人聊一聊,主要看片子的毛病,再拍再洗再看。别那么着急谈什么分辨率,MTF曲线之类的。相机还握不稳、焦点还找不实,你谈MTF?谈分辨率?要把你手中的器材发挥出极致来。别怕根别人比器材丢脸,有一句老话:“初级比器材,中级比作品,高级比脑子”要知道拿着最好的器材却拍不出好片子的人比咱丢脸多了。

  我羡慕一种人,有最好的器材,出最好的片子。

  我崇拜一种人,用一般的器材,出最好的片子。

  至于其他照相的人,用“肉眼观察”,与我,“看不出多大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眼看不出区别——中低器材购置篇


转自:青年摄影协会网

  重新翻翻精神病院长的《肉眼看不出区别》,忍不住想东施效颦地由此侃侃相机购买(总投资<15K),献给那些象我一样刚刚上路的初哥们,权作打字练习。正如Viewfinder在漫漫器材发烧路中所说的那样,不少朋友都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走上这条不归路。器材究竟要多好?恐怕谁也说不上来,所以在此俺建议,最低层次要在一般民众之中,肉眼看不出咱们与大佬们的区别,仅此一项,足矣。

肉眼看不出区别(一):入门篇

  初哥上路头一件事是买器材,可惜一来银两有限,不能捡好的买;二来经验不足,不敢挑二手的买。再加上满脑子的创作冲动,常常会犯下草率决定大错。在此,俺建议初哥们先好好看看无忌网刊和器材试用报告,里面都是无忌设立以来所保存的精品文章。虽然网刊不是万能的,但不看网刊是万万不能的。当然,不少名词象MTF、Bokeh之类的,您必然看不懂,但一圈下来,估计您至少也记住了这些东东:相机有135、120、旁轴的区别;知道世上原来有Nikon/Canon/Minolta/Pentax四大AF家族;还有莱卡、康太克斯、亚西卡、奥林巴斯等MF家族;镜头则有Macro、SMC、ED等概念;测光有CW、多区、点测;闪灯有快门同步、后帘同步、TTL等;三脚架则有捷信、曼富图、伟峰等。总之,当您自认为在网刊中没有不认识的名词,那么恭喜您,虽然您现在仍然没有相机,但您已经入门了。反之,则请您先看网刊再发言,毛主席说过,不调查,没有发言权。

肉眼看不出区别(二):机身篇

机身我用的不多,自有的连同摸过的,只有F5、FM2、F70、EOS50等,另外就是很感兴趣但一直没有买过的Pentax。

  首先以目前的潮流,俺比较建议上AF机,特别象我一样视力不佳的朋友,AF的方便性是很好的,相信在99%的场合,您完全无需为AF精度与速度担心。其次,在俺所常去的大城市(上海),Nikon与Canon是最容易见到的,而Minolta和Pentax总是不成体系。如果不是玩器材的朋友,就尽可能地在N与C之间选。当然,机身一旦选定,也就基本明确了镜头选择的方向,这里还请大家多看看网络贴图,看看您究竟喜欢何种风格的镜头(象什么N的锐,C的艳,P的色彩还原感等)。

在此,仅就俺所知的部分,俺列举几个常被问起的机身给大家参考:

N机:F80(当红的机身,随处可见)3K,S款贵些 F80协会

F90X(已停产)二手机身, 配上手柄和后背,5K多

FM2(经典的机身)3K

C机:EOS50E(性价比一流的机身)加电池盒3.5K

EOS30(目前主推的机身)4K

M机:α-7(M家的最佳选择)加电池盒7K 1,2,3

M807(α-7之前M家明星)加电池盒5K

α-5配标准变焦头套机2.5K

P机:MZ-3 /MZ-5N(除快门速度外,几乎相同的机型)3K

MZ-M(财力不足朋友的佳音)1.3K

★ 之所以列入FM2和MZ-M,是考虑到手动机爱好者的需要。

★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FM2的版本较多,相关文章可参考1与2,此外,坛子里关于FM2大战的贴子也不少。

肉眼看不出区别(三):镜头篇

相比有限选择的机身,镜头的搭配就仁者仁了,同时还要考虑不超过预算的组合。在此,俺分定焦派与变焦派列举各家受欢迎的镜头。

定焦

N:AF24/2.8(2.3K) AF35/2(2K) AF50/1.4D(1.8K)

AF50/1.8(据Bozeman说比1.4的那款成像还要好)0.7K

AF85/1.8D(不推荐1.4的那款,性价比太低)2.5K

AF105/2.8m(4K) AF180/2.8ED(号称尼头精品4.8K)1,2,3

MF28/2.8(2.7K) MF35/1.4(4K) MF50/1.4(2K) MF105/2.5(2.3K) 1,2

C:EF50/1.4U(2.5K) EF50/1.8(0.7K性价比一流)

EF85/1.8U(1.2不推荐,太贵)2.7K EF100/2.8U macro(3.8K)

EF135/2UL(6K) EF200/2.8UL(6K)

M:AF50/1.4D(2K) AF85/1.4G(西平人像王5.5K) AF100/2.8M(4.3K)

AF200/2.8G(6.5K) 1

P:FA24/2AL(3.8K) FA28/2.8(2K) FA35/2(2.3K)

FA50/1.4(1.7K) FA85/1.4(6.5K) FA100/2.8M(4K)

FA135/2.8(2.8K) P族文集见无忌首页链接

变焦

N:AF18-35/3.5-4.5D(N以广角出名,非穷人不推荐,3K) AF28-85/3.5-4.5(不常见,约3K)

AF35-70/2.8D(生不逢时的好头,4K) AF28-105/3.5-4.5D(2.3K)

AF24-85/2.8-4D(3.5K) AF70-180/4.5-5.6D ED(带微距,4.8K)

AF70-300/4-5.6ED(2.2K)1,2,3 AF80-200/2.8D(真正超值,6K)

C:EF28-105/3.5-4.5U II(1.6K) EF28-135/4-5.6 IS-U(3.4K)

EF24-85/3.5-4.5U(2.3K) EF75-300/4-5.6 IS-U(老灯自费买的C头,3.5K)

EF100-300/4-5.6U(2.2K)

M:AF24-85/3.5-4.5(2.5K) AF100-300/4.5-5.6 APO D(3.7K) Xitek和Cheji鼓吹的M家最佳配置

P:FA20-35/4(4K) FA24-70/4(1.4K)

FA24-90/3.5-4.5(3.2K) FA80-320/4.5-5.6(1.8K)

★ C头与M头推荐不多,实在是因为俺了解不多,并无它意。 选定焦的朋友注意一个传说:N的广角,C的长焦。

★ P头另有Limited头三支,但争议颇多且贵,我以为不适合初哥使用。

肉眼看不出区别(四):附件篇

135 SLR的附件可谓是多如牛毛,但除去不常用的,必备品则有如下一些:

三脚架,可参考我的脚架之选择

闪光灯,基本上有三种选择。高档的,选择各家在2K-3K之间的型号,中档的,选择各家在1K-1.5K之间的型号,低档的,国产银燕之类的,0.3K的价格。

滤光镜,通常是选Hoya的UV,但注意Hoya有四种类型,一般选择多层镀膜型即可。本来还有不少滤镜,奈何限于本人见识,在此就不多提了,可参考网刊相关内容。

快门线,这一点对于风光摄影可能更为重要,另外增加Pro的感觉。但电子快门线通常价格较高,您自个看着办。

摄影包,买了一堆器材,出门可是个问题,好一点的有450的Lewopro的Nova5,价格平一些的有Jenova的,因为15K的投资,没有太大的头,因此更大的包在这里俺只提Mini Trekker(0.8K)。

其它(备选),相对于不超过15K的投资,测光表和观片设备可能奢侈了些,但如果愿意少买支镜头以追求完整系统,则此二者必不可少。测光表常见的有Minolta V-F和Sekonic (世光)308或508,价格在2K到3K之间,观片设备对初哥而言,就是指幻灯机和观片箱。要求不高,约1K-2K可投资幻灯机,1K以下那就是观片箱(+ loupe)了。您瞅着自个的需要看着办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眼看不出区别(五):另类篇

前面谈的都是NCMP四大家族,而除了这四家,想玩点与众不同的,您可瞧紧了。Yashica,爱你没商量,玩摄影就该从Yashica开始!这是Sonnar的心声,而Contax更是当仁不让的选择。想想吧,Zeiss头,德国味,一机在手,横扫日本(虽然也是小日本做的)!不过以15K的投资玩德头,的确有些手紧,只能就着预算配头,成不了体系。不过二手市场,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最近关于Contax的讨论有Contax用家们,咱们也开个讨论专区吧,省得被欺负。剩下来就是Canon、Minolta和O记的老手动机了,都只能在二手市场上见到。个人以为,搞来玩玩可以,想弄成做事的家伙,不容易呀。

肉眼看不出区别(六):综论篇

唠唠叨叨说了一大通,接下来该总结总结。买时眼睛都朝上看,可一掏口袋,唉,还是降降温吧。特别提醒您,相机购买是成体系的,机身、镜头、脚架、闪灯、摄影包、滤镜,一个也不能少。因此,全部投资至多能花80%在机身与镜头上。

15K:N家,定焦─ F90X + 24/2.8 or 35/2 + 50/1.8 + 85/1.8 or 105/2.5

变焦:F80 + 28-105 or 35-70/2.8 + 80-200/2.8 or 70-300

定变结合:F80 + 28-105 + 70-300 +105/2.8M

手动组合:FM2 + MF24/2.8 + MF50/1.4 +MF105/2.5

C家,定变结合:EOS50E/30 + 28-135 IS + 75-300 IS + 50/1.4 or 85/1.8

定变结合II:EOS50E/30 + 28-105 or 24-85 + 100-300 + 50/1.8 + 85/1.8 or 100/2.8M

M家,定变结合:α-7/M807 + 28-85 + 100-300 + 100/2.8M

P家,定焦:MZ-5N or MZ-3 + 28/2.8 + 50/1.4 or 35/2 +135/2.8

变焦:MZ-5N or MZ-3 + 20-35/4 + 28-70/4 + 80-320

附件若干0.3K-0.5K

★ C与M之所以不考虑完全定焦,是因为这两家厂已经完全放弃了原来的卡口,而玩定焦,必然会碰上二手老头。

★ 俺的原则,定焦派至少要三支头。

10K:N家,定焦─ F80 + 24/2.8 or 35/2 + 50/1.8 + 85/1.8 or 105/2.5

变焦:F80 + 28-105 + 70-300

定变结合:F80 + 28-105 + 105/2.8M

手动组合:FM2 + 35/1.4 + 105/2.5

C家,变焦I:EOS50E/30 + 28-135 IS

变焦结合II:EOS50E/30 + 28-105 or 24-85 + 100-300

M家,变焦:M807 + 28-85 + 100-300

P家,定焦:MZ-5N or MZ-3 + 28/2.8 + 50/1.7 +135/2.8

变焦:MZ-5N or MZ-3 + 28-70/4 + 80-320

定变结合:MZ-5N or MZ-3 + 28-70/4 + 135/2.8

附件若干0.3K-0.5K

5K及以下:钱少到这份上,AF只能是选择各厂的套机(性价比好的是M的α-5和C的EOS300),再就是刚才没有提到的MZ-M,加上支FA43/1.9L,也足够气派。不推荐MF机配AF镜头,手感不佳。有高手指点的,可以在二手市场上转转,也能弄出点名堂。

肉眼看不出区别(七):画蛇添足篇

洋洋洒洒,跟大家谈了谈我对中低文件相机配置的看法,其实机身与镜头的搭配组合实在太多了,您瞅中的就是最好的。此外,15K的配置也并非要一步到位,可以选准目标,慢慢来。花不多的钱,即可享受摄影的乐趣,特别是与大佬们相比,肉眼看不出区别,不亦快哉!

再就是俺有极浓的原厂情节,以上并未提及副厂头,不过常在无忌走,也有一些副厂的家伙值得推荐,算是俺的一点余兴吧。

TAMRON(腾龙):SP AF90/2.8 macro(微距好头)2.5K 1,2,3

AF28-200/3.8-5.6 Super II(一镜走天涯)2K

TOKINA(图丽):ATX AF80-200/2.8Pro(比XXB还低的价格)4.4K

SIGMA(适马):AF300/4 Macro(那个老Xi吹的,有最近对焦1.2m的微距)

AF70-200/2.8(性价比高)4.7K

AF 70-300/4-5,6 APO(也是便宜,2K)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22: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看过。。所以才说是已经练成了百毒不侵的真身 (狞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2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能说,人生苦短,烧有烧的乐趣,人生就是折腾,别太固执了。

如果不能抵抗,那就享受吧。(我也狞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2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不得啊,我更佩服我自己了。我居然没看过这篇文章就百毒不侵了。说明还是天才啊,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02: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篇文章都是老古董了, 数码改变一切,  这个变化对发烧友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可惜, 这几篇文章都没说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02: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到是觉得这个影响会是暂时的。。我也是从数码开始。。不还是掉水里了。。

原帖由 不道 于 2008-8-27 02:30 发表
这几篇文章都是老古董了, 数码改变一切,  这个变化对发烧友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可惜, 这几篇文章都没说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0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WB 于 2008-8-27 02:32 发表
我到是觉得这个影响会是暂时的。。我也是从数码开始。。不还是掉水里了。。


乊乊, 我有一个重大的理论正在形成中: 我觉得似乎所谓艺术就是设置障碍实现小众的过程, 什么东西如果人人都可以作到同样程度的好, 那就称不上艺术, 比如唱歌, 美声的家伙们似乎就比通俗的要拽一些, 歌剧就更别提了, 玩的转的人越少就越牛, 厨师也是如此, 非得整点一般人弄不了的才能显出水平, 内在的不好比, 就比外在的. 就好比我们家的那个灶台, 那些调味品, 给国宴特级厨师一青帮大白菜外加一盒午餐肉, 他就是累死也显不出能比我高明到哪里去. 因此, 艺术家有时候就不得不挑剔外在的东西, 厨师对灶火的讲究就不用说了, 洒把盐还得讲究要地中海出的海盐才地道, 摄影师傅挑剔胶卷, 挑剔镜头, 挑剔相机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机器大生产使得高档器材也越来越大众化的时候, 当数字化和INTERNET使的摄影技术的学习曲线越来越陡峭的时候, 回归胶卷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02: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道 于 2008-8-27 02:30 发表
这几篇文章都是老古董了, 数码改变一切,  这个变化对发烧友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可惜, 这几篇文章都没说到.


其实吧,烧什么都是一个道理。我上次回国,有个朋友发烧蟋蟀。也步步升级,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7 02: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问题多 于 2008-8-27 02:54 发表

其实吧,烧什么都是一个道理。我上次回国,有个朋友发烧蟋蟀。也步步升级,嘿嘿


太不理论了, 我很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11-24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