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1|回复: 24

也是保护 --- 摄影的感染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4 14: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e terrified parents of a two-year-old Chinese boy have taken to desperate measures to keep him safe — padlocking him to a lamp post.

boy chained.jpg


Unlicenced rickshaw driver Chen Chuanliu told the Chinese wire service Xinhua News he chained his son Lao Lu to the post while he picked up customers because he feared kidnappers would steal the boy.

Chen's four year-old daughter was stolen earlier last month. His wife was unable to care for Lao Lu because she was "mentally disabled".

"I have to work to support my family," the 42-year-old told Xinhua News.

"I don't even have a picture of [my daughter] to use for a missing person and ... I cannot lose my son as well."


Shoppers saw the boy outside the Huaguan Shopping Mall near Liangxiang, 20km southwest of Beijing, before contacting authorities. Chen was ordered to remove the shackles.

The boy cannot be taken to a local nursery because the family is from another provinc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qualify for state help.

Chen, who earns just $8.10 a day, said he could not afford childcare. He has also refused "many good offers" to put Lao Lu up for adoption.

"To chain him is better than losing him," Mr Chen said.

发表于 2010-2-4 15: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shock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17: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怜了!!! 没有亲戚能照顾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1: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撼!  我小时候见过一个类似的情况。那是因为那个小孩子有精神病,父母出门只能将其锁住否则反而不安全。不知这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有声(一)(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注:本故事并非虚构,如有雷同,实非巧合
   
   
    老赵今年48了,26年前毕业于南大化学系。在人民画报社做暗房工作。每日睡到九点多,从来都似乎吊儿郎当。领导骂几句,他就唯唯诺诺,也不往心里去,过几天又挨骂。
   
    那时候的老赵22,正当好年华,却每日里躲在房间里,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老赵他娘急着给老找介绍个对象,好尽快抱孙子。老赵对此也唯唯诺诺,而且也很放在心上,见了老娘托人介绍的第一个姑娘就把结婚证扯了。
   
    正在老赵他娘高兴的时候,老赵跟她说自己已经辞职了。26年前的人民画报可是了不得的单位。老赵他娘很着急,很上火。问老赵他媳妇说你咋不劝劝涅?老赵他媳妇说:“妈,老赵会出息的,您耐心等等”
   
    老赵辞职了,老赵的媳妇也辞职了,老赵的媳妇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老赵媳妇她爹娘已经不在了,到也没人着急。
   
    老赵有个老师在一家大报纸做主编,见了老赵两口子之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信纸,写了几句话,办公室的盖了大红的章子交给老赵。老赵把信纸仔细的揣进口袋。向老师鞠了个躬,就带着媳妇出门了。
   
    老赵和他媳妇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上了火车,一直往南,再往南。到了湖南滨沙,二人下了车。
   
    又做汽车再坐汽车,再做牛车,在走路,到了个几乎没有人烟地方。找到要去的地方,是个巨大的院子,院子里似乎有些一排排不高的二层小楼。
   
    那院子的大门上挂着个木牌子:
   
    湖南省精神病院住院部
   
    老赵和老赵媳妇掏出老师给写的信向那大门走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有声(二)(16岁以下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阅读)

院长把老赵的介绍信仔细看了几遍。非常客气的请夫妻俩坐下,却又面露难色的说:“那你们打算在这里呆多久?”
   
    “看事情办得怎么样吧,估计不会超过一年。”老赵用手扶了扶眼镜说。
   
    “一年?”院长张大了嘴,随即又摇了摇头“行,你们看着办,真住的了一年,我也不反对,先试试看吧。不过,我这里也没什么有价值的档案,只有一些医疗记录,和简单的几封情况说明信。你们或许应该去她老家看看。”
   
    老赵又一次用手扶了扶眼睛:“联系了,托人问了,现在不让去,我们就先到这里来了。”
   
    院长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当天,老赵夫妻在大院内的一间偏房住了下来。只有两张铁架子床,没有床垫,没有被褥,房间里再没有任何东西。老赵把军大衣在床上铺了铺,搂着媳妇就躺下了。
   
    老赵媳妇回老赵的话说:“不苦,我信你。”
   
    当晚,夫妻俩一夜没有合眼,大院里的病人时而发出总总怪异的声响,忽远忽近,忽高忽地,不甚明朗,又不绝于耳。。。
   
   
   
    “潘美枝 女 36岁,汉,陕西励县。。。。。。”
   
    望着眼前这个形容枯槁的女子,老赵脑子里回忆起昨天院长给他看的档案。尽管老赵做足了思想准备,但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景,还是非常震撼。
   
    潘枝美全身赤裸的躺在一张木板床上,虽然是清晨的阳光从窗外打在她身上,但却给人一种行尸走肉的感觉。她就那么侧躺着,一只手搭在床边,一直放在膝间,面无表情,灵魂不知去向。
   
    “她不是教徒么?有没有圣经一类的东西”老赵问身后的工作人员。
   
    “她有一个十字架,我们怕她自残,给收起来了。”工作人员小声的说,生怕床上的人听到。
   
    老赵点点了头,又看看了房间四周说:“我能去其它地方转转么。”
   
    “可以,不过这几天我跟着你,等他们熟悉你了,我就不管了。”
   
    “好。”老赵再一次习惯性的扶了扶鼻梁上的眼睛。把脖子上的一台海鸥135相机取来下,放入随身的军挎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两前,我看到袁冬平的摄影作品时,在网上编写的一个故事。不过没写完。
现在一起贴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病院:袁冬平摄影集http://www.douban.com/subject/3089587/简介 · · · · · ·   摄影/袁冬平 文/陈小波 1989-1994年
  有数字表明:目前世界上各种精神病患者达3亿多人,其中重症患者达 4000万人,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则有重症患者1400万人因为病情特别严重而被送进444所精神病院,对于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最后的归宿。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早已将这里遗忘了,或许还有—些人记得精神病院是关疯子的地方,充满了恐惧,但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那里面住的是病人,是比其他病人更需要同情和关心的精神病人。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1989、1990和1994年的三年时间内,袁冬平作为记者,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全国7个省市的十几家精神病院里拍到了这些照片。袁冬平外表谦和,看上去不油滑更不世故。在中国摄影界,他毫无知名度。虽然身为《民族画报》编辑,却似“圈外人”,几无惊人之举。但这种耐得寂寞的个性并没有阻碍他对摄影的思考与行动,反... (展开全部)   摄影/袁冬平 文/陈小波 1989-1994年
  有数字表明:目前世界上各种精神病患者达3亿多人,其中重症患者达 4000万人,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则有重症患者1400万人因为病情特别严重而被送进444所精神病院,对于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最后的归宿。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早已将这里遗忘了,或许还有—些人记得精神病院是关疯子的地方,充满了恐惧,但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那里面住的是病人,是比其他病人更需要同情和关心的精神病人。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1989、1990和1994年的三年时间内,袁冬平作为记者,克服了很多困难,在全国7个省市的十几家精神病院里拍到了这些照片。袁冬平外表谦和,看上去不油滑更不世故。在中国摄影界,他毫无知名度。虽然身为《民族画报》编辑,却似“圈外人”,几无惊人之举。但这种耐得寂寞的个性并没有阻碍他对摄影的思考与行动,反而引导他进入别人未能涉及的更深远的领域。
  从1989年到1991年,他操着两台破旧相机用自己的假日和一些出差机会采访了天津、北京、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十几所大小精神病院。相机里装的是从电影厂仓库里买来的过期电影胶片,对社会来说,这并不是他个人的偶然行为,这行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社会背景。
  精神病既有遗传性与素质因素作为培养基,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为促进导火索。因此,敏感、内向、脆弱、偏执、孤僻离群、承受有害因素能力差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并成为社会的负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手段,只能在医疗控制的基础上求助于自我保护和社会保护。
  “那是一个不算漂亮,但却非常可爱的女孩,我想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会由衷地喜欢她。”袁冬平缓缓谈起北京回龙观精神病院的一个病人,“她是中央音乐学院理论系的学生,那年全院只挑选她一个人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但只去了十几天就犯病了。她患的是迫害性妄想狂症,总疑心别人企图谋害或加害于自己。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医院的音乐治疗室,她带着耳机,正闭着眼睛听音乐,模样安详极了,看上去和花样年华的女孩子完全没有两样。我提出给她拍照片,她轻声说:我想把头发散开,这样更好看些……”
  “我不能忘记的是天津张贵庄精神病院的一个中年妇女。她原是一所大医院的药剂师,犯病后骨盆、胳膊都摔坏了,整日光着身子躺在床上。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就对我说:‘我在等死。’那种等待死亡的眼神令我震动。我又一次去她的房间,是午饭时分,见她正在大口吞嚼肥肉,她又对我说:‘我就爱吃肥肉!’我简直无法分辨这是对生命的渴望还是绝望了。”
  袁冬平告诉我,人们绝不会想到,精神病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正常人谈一谈”。我想起多年前自己在北京安定医院采访的经历,病人们得知来了记者,全都拥挤到门口排着队,像小学生一样举着手朝我喊:“记者,先和我谈,先和我谈吧。”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冲到前面:“记者,我会拉二胡,先采访我吧。”当时我笑不出来,心中充满了辛酸。
  精神病人被视为社会异物,可他们也想交流,想得到理解与关怀。可在现代社会,尤其在节奏日益加快、生存空间拥挤的中国,许多人因生活的压力,身心不得安顿,自顾不暇,哪里有精力和时间去帮助精神病人?
  据卫生部门的统计,目前共有的444所各类精神病院里,病床有8.6万张,正式的精神病医生却只有1.1万人,这意味着每2.7万个病人才有一所医院,每130个病人才能有一张病床,全国平均每10万人才拥有一个精神病医生。
  在选择了这个题材拍摄后,袁冬平越拍心里越难受,滋味万千。病人从四五岁到八十多岁,男女老少,形形色色,在他们那或麻木、或凶猛、或痴或躁的目光背后,都藏着一个个令人心疼的故事,人间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地狱。拍摄进行得极其艰难,但袁冬平珍惜这次选择。他为无数生命遗憾,他学会了同情生活中更为不幸的人。
  问及袁冬平希望自己的摄影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说:“只希望我的照片能引起人们对精神病院和精神病人以应有的了解和关注。你得了感冒、得了肺病肝病,周围的人会同情你;而你得了精神病,社会却歧视你嘲笑你。住过精神病院,出来后就业、婚姻都受到影响。甚至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都难以找到情侣。有的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可出院后社会没能给他提供良好的环境,他便又会犯病。有的人一生进出精神病院好几次,甚至干脆就在精神病院中了其终生。人们怎么才能公正地对待精神病患者—我们的兄弟姐妹们?”  

作者简介 · · · · · ·   袁冬平(b.1956)
  1956年出生于广州;
  1976年 毕业于北大附中;
  1976年-1980年 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兵役;
  1980年-1984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并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4年-1986年 在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工作;
  1986年至今在民族画报社担任图片编辑,现任采编部主任。
  获奖
  1992年组照《被遗忘的地方》获美国“年度照片”(POY)杂志图片故事类优等奖;
  1993年获《人民摄影报》皇宫杯系列摄影大奖赛大奖。
  展览出版
  1995年 参加TOPIC小组5人摄影展(北京);
  1996年 出版《精神病院》摄影集;
  1999年参加 《二十世纪末中国实验艺术展》(美国芝加哥等地);
  1999年 参加《中国当代摄影展》(美国洛杉矶);
  2000年参与编辑当代中国摄影纪实大型画册《中国故事》;
  2001年参与策划组织第一届“一品国际摄影节”(山东东营);
  2002年 参加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2004年 参加《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上海)
  展览:1999年精神病院系列照片参加《二十世纪末中国实验艺术展》(美国芝加哥等地);
  1999年精神病院系列照片参加《中国当代摄影展》(美国洛杉矶);
  2000年参与策划组织第一届“一品国际摄影节”(山东东营);
  2001年精神病院系列照片参加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2004年精神病院系列照片参加《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上海)。
  收藏:广东美术馆,私人收藏,华辰影像拍卖,KOLLER拍卖
  作品评论:1992年作品《被遗忘的地方》(精神病院)获美国“年度照片”(POY)杂志图片故事类优等奖。有评论说:“符袁冬平的获奖,据了解是本项比赛五十年来海峡两岸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台湾 萧嘉庆
  1996年出版了《精神病院——袁冬平摄影集》(中国摄影出版社)。这本书出版后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水平最高的纪实摄影集之一,在摄影界甚至美术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是“极具温暖厚实之人文气息的”作品。
  ——台湾艺术批评家 郭力昕
  有评论指出:“袁科平遵循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和文学的一种悠久传统,他的影像当属文革之后这一传统得以恢复以来的最好范例。他的精神病人作品深受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完全不同于相似题材的其他摄影家,如玛丽·艾伦·马克和侯蒙·德巴东”。
  ——美国 巫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兔牙小姐的相册-失心疯

天津小R摄影,拍摄地点,袁冬平摄影展

p28680928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司机介绍。太好了。  我的琢磨弄一个他的书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有声(二)(16岁以下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阅读)

院长把老赵的介绍信仔细看了几遍。非常客气的请夫妻 ...
leicaski 发表于 2010-2-4 23:16


再看还是不错,赶紧离了,把这个写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4 2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兔牙小姐的相册-失心疯

天津小R摄影,拍摄地点,袁冬平摄影展
leicaski 发表于 2010-2-4 23:20


片子是理氏8点5级别的,叹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00: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司机介绍。太好了。  我的琢磨弄一个他的书来。
UWB 发表于 2010-2-4 23:50



    你把你的真容露给大家看看,我让天津小R免费给你邮寄一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0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还是不错,赶紧离了,把这个写完。
不道 发表于 2010-2-4 23:56



    真的假的,你再捧,我就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5 00: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片子是理氏8点5级别的,叹服。。。
不道 发表于 2010-2-4 23:57



    以后你回国,我介绍小R和这个兔牙妹妹给你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11-14 05: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