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72|回复: 9

ZT--摄影家王小慧的影像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8 0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90bbe9920901f22.jpg
王小慧夫妇

5cdd17d2f92aef13.jpg
王小慧夫妇不幸发生车祸

64b35512eabea99e.jpg
华人摄影家王小慧

欢迎继续收看华人世界。1998年,跨国出版集团帕莱斯特在英国、美国、德国同时出版发行了一本书,名为《150年大师摄影作品集》,书中收集了摄影术诞生150年来,全世界60位摄影家的大师级作品。其中唯一的一位华人摄影家叫王小慧。对于摄影,西方评论人士认为:有两个东西是大家不愿意说,但是不能不想的,一个是性,一个就是死亡。而王小慧的摄影作品即直接,又含蓄地表达了死亡这个主题。王小慧说,生、死和爱,是自己艺术创作、也是自己人生的最大主题。那么对死亡的表达与她的人生,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991年的10月31日,德国通往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公路上,在距离捷克边境十多公里的地方,一辆由华人夫妇俩驾驶的小轿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

车祸发生以后,德国乃至欧洲的多家报纸争相对这起车祸进行了报道。从车祸现场看,几乎不可能会有人幸存下来。一时间,俩人的生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车里的这对夫妇就是王小慧和她的丈夫,俞霖。

王小慧:在出车祸以后,醒来第一瞬间,我看到照相机,他们从我给车里拿出来了,我就向护士要相机,拍了我自己的一个自拍像。好像是本能的反应一样,就是说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这个事情严重性的时候,已经想到我先记录下来。

有评论说,王小慧重伤时拍下的这组照片,是摄影史上最真实的自拍作品,也正是从遭遇车祸开始,王小慧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视觉日记。

2001年,中国的学林出版社推出了一本以图片和文字记录笔者生活艺术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书,名为《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15年》。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一再脱销,几年内竟重印了十多次。很多中国的读者通过这本书认识了王小慧,并喜欢上了王小慧和她的艺术。

王小慧:很多年轻人现在在上海,因为我那个视觉日记的书,他们拍视觉日记,他们在网上互相交流,然后就会问,你的视觉日记最近拍了没有?给我们看看。我就觉得把文化和艺术普及化,我自己的一个心得,一点体会。我的一个日记,能对那么多人那么重要,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决定,改变他们的一些生活的轨迹,这一点我自己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有点像传教士的意思。

"假如上帝只允许我带走两样东西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两样东西是日记本和照相机。"这是王小慧在《我的视觉日记》一书《自序》中写下的文字。当年正是这两样东西,陪伴着王小慧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

王小慧:我的日记本,当时也是在肚子上写的,我就写一些拿起来看,有时候就几行字就写在一块,看不清楚了,写本身最后的结果不重要,就是这个过程,记录思维的这个过程更重要,我觉得我写作,包括后来的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像心灵的医治,像心理医生一样的自我疗法。人家为什么去找心理医生,是找一个心理医生有人倾听你,可是我好像就是说,我写出来是给自己听,这样就加工了我自己。

写日记加工自己的过程也是思考生命、死亡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的过程,而这些思考自然成了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王小慧进行摄影创作的重要主题。

王小慧:我当时的思考很多都和生死、人际关系、宗教这些方面的东西都有关系,最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表达的方式可能有比较纪实的方式,比如关于死亡的联想,也有比较抽象的方式,比如水的逝者如斯或者生和死的九生,生命的轮回,都是用各种方式有意识地表达。视觉的表达,最后再现出来,可是都没有离开,我最基本的一些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包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用照片这种具象的、直观的东西,来表达抽象的、观念性的主题,历来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但王小慧的作品却成功地表现了她对死亡的思考。她的作品总是能穿过我们的瞳孔而直抵内心。

王小慧:有评论家把我的作品,看成是作家摄影,就是说他有叙述性的,我自己觉得我的作品,不但是叙述性的,而且是自传性的摄影现场。

王小慧曾经拍摄了大量以花为对象的作品,但是她所拍摄的花与我们惯常看到的花不同,她用破镜的特大写镜头把花从背景中抽离开来,把带有巨大视觉冲击力的局部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不得不在感动和震撼中重新审视它们。而她赋予花卉的新的意义便从中而来,带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融进了我们的感知。

王小慧:比如花的系列,很多人就是觉得很漂亮的一些花,实际上我说的还是生和死的观念。生、死、爱是我的主题,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它。那么我拍花并不是拍它最漂亮的时候,我也拍它萌芽的时候,拍它最旺盛的时候,或者它衰败以后的样子,甚至它发霉了以后、腐败了以后、甚至是干枯了以后,第二年、第三年再长出来,种子再新的开花结果的样子。

王小慧从事摄影并非科班出身,但是却得到了许多专业学习摄影的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成就,有人评价说,她的摄影创作几乎涉及到了摄影史的全部问题。迄今为止,王小慧已经出版摄影画册十几种,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主题的摄影展三十几次,各种奖项和荣誉也接踵而至。

1998年,王小慧作为全世界60位摄影家之一,入选了150年大师摄影作品集;

2002年,王小慧入选世界10位女摄影家作品合集,并获得科隆世界摄影博览会年度摄影大奖;

2005年,王小慧被德国自由摄影家联盟,授予"荣誉会员称号"和"卓越摄影家大奖",成为荣获这一奖项的唯一亚洲摄影家。

王小慧:我的一个展览共五万七千人参观,一个个展,通常一个团队的展览,才会有这种效应,比如说法国印象派,莫奈的画拿过来,大家可能会看,像我这样一个外国人,一个个展,只是一个局部的展览,我叫王小慧艺术新作展,还不是说我的一个回顾展,这样的展居然那么多人来看,在德国也是很少见的。

2002年,是中德建交30年,在两国间举行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王小慧是身份最特殊的一个艺术家。

王小慧:中德建交30周年的时候,德国政府请了四个造型艺术家,到中国来办展览,其中有我,包括他们的伊门多夫,就是他们认为最大牌的艺术家,和他一起办展览。也就是说中国的政府,把我作为他们自己的艺术家,把我向德国去推,反过来德国的政府,把我作为他们的艺术家,到中国来展示。

有人说王小慧的作品不能以用光、构图等传统的摄影理论去分析,也不能从某一个局部去分析,因为她的作品,不是用眼睛看到的世界,而是用心感觉到的世界。所以要读懂王小慧和她的作品,需要用生命去感悟和体验。1991年的那场车祸,王小慧在昏迷了两天半以后,慢慢醒了过来,而她的丈夫俞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而这件事注定会对王小慧的艺术之路产生重大影响。下期的华人故事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王小慧的影像人生。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感谢收看,


c908a2d05e1b204a.jpg
王小慧作品

752fa89366a1293f.jpg
王小慧的丈夫

c31db117754ec1f4.jpg
旅德艺术家王小慧

欢迎继续收看,本期的华人故事继续为您讲述旅德艺术家王小慧的影像人生。1991年的10月31号,是德国的"圣灵降临节",这个节有点像中国的"清明",人们要到公墓去为死去的亲人扫墓。就在那一天,在距离捷克边境十几公里处,王小慧和丈夫俞霖驾驶的汽车超车时与迎面驶来的福特车相撞。这场车祸带给了王小慧一生都难以承受的痛。那一年,王小慧34岁,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刚刚5年。

1991年的11月31日,为了完成出版社的约稿,王小慧和俞霖一起开车前往布拉格拍照,秋天的阳光、迷人的风景、车内阿依达的美妙旋律,伴着他们一路朝着梦想行进。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都随着车祸的发生戛然而止。当时,德国的许多媒体都报道了这起严重的车祸。看到这张照片,几乎没有人相信,在这辆车里能有人活着出来。

1986年,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的青年教师,王小慧和俞霖一起来到德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俞霖争取到了博士奖学金,而王小慧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两人都留在德国开始了求学的日子,可是王小慧并没有安于一边攻读建筑学博士,一边在两所大学任教的生活。

王小慧:我刚去德国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在一本书里,那个书叫《女人的中国》,当时请了很多,不同职业的中国人写的,每个人写了一篇文章。我记得张洁写的叫女作家,我是那个女建筑师,有女工人,有不同职业的人,我当时写的题目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个好像我的人生哲学那样,因为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想要做的事情,我就朝着这个方向走,虽然很远,看不到路,但是当你走走,走近的时候自然能找到一条路。

在留学期间,一直爱好摄影的王小慧,利用去欧洲各国参观和旅行的机会,拍摄了很多照片,并开始尝试着举办个人摄影展览。她的作品很快受到了德国的公众、媒体,乃至理论家的好评,并相继有一些出版社约她出版画册。这些成绩使她想做一个职业摄影家的愿望越来越清晰和强烈,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俞霖的鼓励和帮助。

王小慧:我自己觉得他摄影,绝对技术比我好,所有技术的问题都是他在教我,我也没有耐心去看。那些技术的问题,如果不是他这样帮我,是不可能的。等到他知道我特别喜欢摄影,我决定要搞摄影专业的时候,他已经不拍照片了。我们出去的时候,他只是帮我摆三脚架,拿镜头,测光,像个摄影助理一样,他全都让我来拍。其实我觉得,他对我也非常大的爱护,一方面是保护我的自尊心,否则我老觉得他拍的比我好,那我可能就没有兴趣拍了。第二个他就是不断的在帮助我,包括洗照片,一方面他很严格的要求我,一方面他就不断的帮助我,而且他永远是我第一评判者。其实第一本书是我们合作的,叫《龙的故乡》,是我们一起在中国旅行的时候,拍的很多照片,从第二本开始他就一张都不拍了,全都让我拍。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最大的支持,等于他把我一点点,推到我自己喜欢的这条路上。

跟俞霖一起,一边旅行一边拍照的日子,至今仍是王小慧最美好而温暖的人生记忆。

王小慧:总是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他背,我就只背照相机。有的时候,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他最后会连照相机也会拿在手里,我还走不动,就会蹲下来,也没有地方坐,他就鼓劲,还唱歌,在后面推着我,一边推着我一边走,一边唱歌给我鼓劲。就这样哄我,哄到旅馆去。那一次我记得很冷很冷的,就是穿呢子大衣,在英国的一个小镇上,还下雪,然后就顶着风,顶着雪,这样往前走,他还给我拍过一张照片,就是风把很重的呢子大衣,吹起来的样子。我觉得我们那些年,路并不是很好走的,真的是叫艰苦奋斗。

"你那么喜欢艺术,就做职业艺术家好了,如果挣不到钱,我来养你。"这是王小慧面临抉择的时候,俞霖对她说的话。正是这样的鼓励和支持,让王小慧决定辞去教职,一心一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正当王小慧踌躇满志的时候,她并不知道,灾难正在不远处等着她。

也许是人生之路,注定坎坷,也许是成为艺术家注定要经历磨难,俞霖就这样离开了。王小慧失去了对她呵护备至的爱人,曾经令人艳羡的金童玉女,刹那间阴阳永隔。

王小慧:不是一般的心灰意懒,已经不能用心灰意懒来描述了,我可以用一个数字来举例,我照片都是编档案的,我有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彩色照片也分幻灯片和负片,我拍(得)多的时候,彩色负片的数可以编到480多卷,我都是一年一年编的。就是我情绪最低落的那一年,一年只拍了28卷胶卷,你能想象我低落到什么程度。

"假如上帝只允许我带走两样东西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两样东西是日记本和照相机。"这是王小慧在《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15年》一书《自序》中写下的文字。当年正是这两样东西,陪伴着王小慧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

王小慧:丈夫去世以后,我拍的是洗去血迹系列,比如想要自己孩子的梦,或者关于死亡的联想等等。

写日记的过程正是王小慧思考生命、死亡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的过程,而这些思考自然成了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里王小慧进行摄影创作的重要主题。

王小慧:我当时的思考很多都和生死、人际关系、宗教这些方面的东西都有关系,最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丈夫俞霖在车祸中遇难后,王小慧躺在病床上,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宣纸上印下了一百个唇印,作为送给爱人最后的礼物。对爱人的思念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王小慧毕竟在车祸中幸存了下来,她将面临自己未来的生活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她真的能摆脱车祸给她心灵带来的阴影吗?她未来的艺术之路又将如何继续?下期的华人故事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王小慧的影像人生。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感谢收看,下期再会。

欢迎继续收看华人世界。本期的华人故事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旅德艺术家王小慧的影像人生。1991年的10月发生的那场车祸让王小慧永远的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人。丈夫俞霖尽管才华横溢,但一直都甘当王小慧的助手,而且还是她艺术创作的动力。没有了丈夫做后盾,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子要独自一人凭着自己的艺术,在德国生存下去,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回想起俞霖对自己的鼓励,在加上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这次经历,王小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为什么觉得,我这个人生非常丰富,这个丰富可能有很多苦难,可是我总觉得苦难,对艺术家真的是一种财富,可能我有很多回忆,都是很痛苦的一些回忆,可是这些回忆只有我有,别人没有,所以还是很珍惜,而且很珍贵,我真的很珍惜这些东西。

丈夫俞霖在车祸中遇难后,王小慧躺在病床上,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宣纸印下了一百个唇印,作为送给爱人最后的礼物。那时的悲痛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用了几年的时间,王小慧才慢慢走出车祸的阴影。车祸后的王小慧再次面临着人生抉择,一边是导师费心为她重新争取来的教职,一边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前途未卜的艺术之路。她毅然地选择了后者,做一个自由艺术家。从1996年起,王小慧开始了频繁的旅行与拍摄,足迹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王小慧的摄影创作逐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我觉得自己慢慢进入一种创作的阶段,这种成熟阶段,一定和理性思考有关系,一定是说,不是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虽然我从大的原则上是随心所欲,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搞艺术创作,并不是完全凭感性的,一定有很多理性思考的成分在里面。所以我说现在看上去,这些花很漂亮,但是漂亮已经属于说,那天有学生提的问题说,先是看山像山、看水像水,后来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这个层次和以前的层次,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理性成分非常多,现在思维成分多是正常的现象。

解说:车祸发生两年以后的1993年,王小慧创作的电影剧本《破碎的月亮》,获巴伐利亚州政府电影剧本创作奖。有了政府奖金的支持,王小慧亲自执导,完成了这部30分钟的电影短片。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国女人,她独自在一个陌生的西方都市里行走,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场景,这些场景像梦幻一般,而这些梦幻都有着象征或隐喻的意义。

这些梦境使她惶恐不安,她试图逃离,最后她跑到了一个冰湖边,甚至用手触摸月亮的倒影。水中的月亮随着她的触摸而破碎,她也变得更加茫然。

这部没有对白的电影,用唯美的、象征性的画面,表达了王小慧那一时期关于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作为王小慧的导演处女作,《破碎的月亮》先后获得了德国电影影评人大奖和奥地利布鲁登兹国际艺术电影节特别奖。

我当时的思考很多都和生死、人际关系 、宗教,这些方面的东西都有关系,最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表达的方式可能有,比较纪实的方式,比如关于死亡的联想,也有比较抽象的方式,比如水的逝者如斯,或者生和死的九生,生命的轮回。

1994年-1996年之间,王小慧又拍摄了纪录片《世纪末的经纪人》,这部电影曾在欧洲多个国家的院线上映,反响强烈。

1995年,她完成了电影剧本《燃尽的蓝蜡烛》,这部剧本是她根据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段情感经历而创作的。剧本发表后,有人评价说,已经很少能看到如此深刻、凄美、而动人的爱情题材了,作者才华卓越、技巧娴熟,整个剧本凝聚着浓郁的情感和高度的艺术性。

解说:在生活中,王小慧并没有艺术家常有的怪僻与偏执,而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有魅力的、非常随和,又喜欢与别人交往的人。在德国,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她的作品获得了评论界由衷的赞赏与认同。

但是大家如果一问我是谁,我是一个艺术家,马上他们对艺术家,好像有一种对艺术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如果说你是艺术家,又是作家,他们对作家是非常非常尊重的,我不知道是不是,从欧洲的这种传统过来的,如果艺术家他会写作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太了不起了,好像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就是他们还没有,跟你谈话的时候,已经开始尊重你了,我觉得这种尊重本身,就是特别特别重要,在这个圈子里,你总是在中心。

2004年3月,应宝马公司邀请,王小慧创作完成的无边界系列影像作品展在德国慕尼黑举行。这次展览吸引了近6万人前来参观,盛况空前。

在德国慕尼黑的市长,他曾经在宝马公司展览的。开幕演讲上,第一句话就是说,我不是为了宝马公司来的,我是为了这个艺术家来的。

解说:慕尼黑的市长克里斯蒂安·吾德先生和他的夫人是王小慧的好朋友,市长曾经说过,“他不知道还有哪个中国人在德国比王小慧更有名,更有影响力,她受到了来自德国各个阶层的喜爱和关注。”

他说他认识的艺术家里头,很少像我这样,好像大家不仅仅是,作为艺术家来看我,是作为一个文化明星来看,大家都很关心我的一举一动,包括很多时尚杂志,一般报纸的副刊,都会津津乐道我的一些事情,他说这种事情,在艺术家里面很少见,因为我是电影明星,也不是歌星,也不是他们那种,按理说一个外国人,一个艺术家也不会,那么受到大家关心的,他说我在报纸和电视上,出现的频率,大大超过一个艺术家的频率。

这是王小慧1987年拍摄的照片:大神脚下,一个女孩行走在巨大的雕塑下,显得非常扁平而渺小。对于王小慧而言,也许正因为她从事每一种艺术都不是科班出身,在她心中没有权威、没有典范、没有艺术之神。她不需要匍匐在神的脚下,所以这,成全了她自己的艺术。有人说,王小慧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她就是她自己。王小慧说,我是独一无二的。

2003年,王小慧被南开、同济等著名学府聘请为客作教授,更加频繁地往返于中德之间。在母校同济大学,她创建了王小慧艺术工作场。2005年5月,由王小慧艺术工作场和德国巴斯夫公司共同主办的“和谐的魅力”创意摄影大赛在上海举行,大赛打破了传统摄影的边界和种种局限,强调独特的创意。王小慧还特意邀请了德国许多著名的摄影家来上海担当评委,为大赛的优胜者提供向国际大师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只要有机会,我就希望造成一点这种机会。让他们很快的与国际接轨,能和国际的大师也好,或者说看到世界的机会。然后有和大师对话的机会,让这些大师,能够认识到这些年轻人。

1986年,王小慧和俞霖在决定去德国求学之前,两个人结了婚。这是1987年王小慧夫妇初到德国时,在爱丁堡拍摄的一张铁轨的照片,当时丈夫俞霖对王小慧说:“这张照片就像你的人生。有好多路可以走,条条都在闪光,画面上那么多挡住视线的枝枝杈杈,也许象征着复杂而又不可知的未来。”两个人都不知道,也许那挡住视线的枝杈预示着5年后那场不幸的车祸,最终让俞霖离她而去,在这之后的王小慧将孤独地在自己辉煌的艺术之路上前行。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同一时间再见。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感谢收看,下期再会。

发表于 2012-4-8 03: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这次旅游硕果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03: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这次旅游硕果之一?
lao5 发表于 2012-4-8 03:18



    我姐送我一本她的自传。我用网上的贴上和大家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女的是问题多的老乡,看来天津出人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9 0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姐送我一本她的自传。我用网上的贴上和大家共享
rpan 发表于 2012-4-8 03:27



    她是你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03: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是你姐?
傻瓜满多 发表于 2012-4-9 03:10



    从自传来看,她应是我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06: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女,而且还是才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07: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rpan



“因为她的作品,不是用眼睛看到的世界,而是用心感觉到的世界。所以要读懂王小慧和她的作品,需要用生命去感悟和体验。”
十足的D话、P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09: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姐送我一本她的自传。我用网上的贴上和大家共享
rpan 发表于 2012-4-8 03:27



    你这句话,我读了6遍以后终于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09: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pan



“因为她的作品,不是用眼睛看到的世界,而是用心感觉到的世界。所以要读懂王小慧和她的作 ...
柞里子 发表于 2012-6-18 07:56



    我也反对把手艺神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11-23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