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号礼拜六,我家小儿三岁生日的前一天,我在中文学校打排球,发生了严重的心脏猝死,幸好一起打排球的一位医生给我实施了紧急心肺复苏,并通过电击将我救回。911急救人员来到时,我已恢复知觉,被运到医院继续治疗时,我对急诊室的大夫开玩笑说“Does it mean I am almost dead?", 急诊大夫说“No, technically, you were dead".
住院一直住到6月17号。心脏造影显示我的冠状动脉有比较明显的堵塞,分两次装了四个支架(由手腕或腹股沟动脉植入的一种小手术),医生建议我安装内置式心室反转除颤器(ICD)以应对未来再次发生心室纤颤导致骤停猝死的可能,我一时还不能接受,目前暂时决定先使用外置式除颤器,一个月后再决定是否安装ICD。
由于抢救及时,我的心脏和大脑没有任何损伤,被主治大夫认为是一个奇迹。除了因紧急心肺复苏而造成肋间疼痛外,我已完全恢复,本周二已经开始上班。
这件事在华人社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也一不小心成了本地名人。昨天,本地的华人医生协会和中文学校还为此特别举行了关于心脏猝死的讲座,期间本地的消防队长问我是否愿意参加以后类似的活动,现身说法,普及预防和医治常识(全美国每年因心脏猝死的人数高达45万,是第一死因),我欣然应允,如果有人能从此受益,善莫大焉。
呵呵,缘分啊,我曾经考虑过从此彻底戒网呢,没想到,今天早上就看到老问的帖子,看来还有一些话不得不说。
由于心室纤颤(心室跳动节律发生紊乱,心速太快而无法实际供血)导致的骤停,后天性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俗称的冠心病),这个病不发作时几乎没有症状(本人就是这样,血压,血糖,胆固醇基本正常,无家族病史,四张不到,一向自诩健康),即使有一般性的症状,例如胸闷,气短,眩晕,胸、背和手臂痛,也大多被忽视(多与运动相关)或混淆(血糖、血压问题),例如我本人,我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偶尔感到过胸闷气短,但一直以为是剧烈运动的正常后果,从未因此就医检查。即使就诊,做专门的心脏负荷检查,也不能完全保证可以确诊,而心脏造影或心脏CT检查属于特殊检查,除非其它症状明显,医生一般不会给你安排。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心脏猝死几乎防不胜防。大多数的心脏猝死病例,都是第一次发作就直接挂了。我的案例,虽然不属于典型案例,希望对诸位仍旧能有些参考价值。
最关键的有两点:
1、如果自己有上述症状(胸闷,气短,眩晕,胸、背和手臂痛),一定要严肃就医。
2、动员自己周围的人都去学急救常识,特别是紧急心肺复苏术(CPR)和AED(自动外部心室除颤电击器)的使用,当然,自己也要学。
从预防的角度,如果你和我一样,有以下不良生活习惯,你要认真对待:
1、熬夜
2、吸烟
3、自持年纪尚轻而忽视平时的锻炼,偶尔运动时强度过大,时间过久。
3.5、运动间歇时一定要补充运动饮料,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擦,我平时都是如此,就上次没有,白水喝了四瓶 。。。
4、饮食一定要少油低钠。
==========
以上是正式感言,立此存照。然后胡扯几句别的。
事情发生的很快,我当时只是突然觉得有点头晕,猛然间出了一身冷汗,从头到脚如水银泻地一般,然后我就什么都不记得了。。。。。。等我被电击回来,我感觉我完全可以站起来就直接回家,自己根本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当时为我做急救的朋友说,整个过程中我的眼睛始终是睁开的,有段时间眼看着瞳孔就一点一点散掉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死不瞑目”吧。
这事儿对我的家人冲击很大,对朋友和当时在场的人也有很大的触动,很多人都表示要赶紧预约大夫检查心脏,对我本人来说,影响似乎不足够大: 生活尚需继续,音乐还在,舞步不停而已。也许是因为我还未完全接受,或者说还没醒过味来吧,谁知道呢。
有些事不能多想,好在我从来没有“多思多虑”的习惯,即便如此,坦白的说,还是想了很多很多,整个人生观虽然不至于发生颠覆性改变,但在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毫无疑问,以后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最低限度上,即使我自己可以完全将这一页翻过去,我的家人和当地的朋友也未必能。我开玩笑说“我倒不介意以后接着打排球,问题是别的队友未必敢让我上场了。”
所谓人生态度的变化,现在说恐怕太早,我对整个事情始终存在一种冷静的旁观感,我说过,也许是因为我还未完全接受,或者说还没醒过味来吧,谁知道呢。
我原来自吹,说自己不到二十岁就已经看透生死,现在可以确认了,我还真的没乱吹,至少到目前为止。
没有人生片断闪回,没有离体悬浮,没有隧道,没有白光,没有天使歌唱,也没有黑白无常。
什么都没有。
连痛苦都没有。
一瞬间,甚至比一瞬间都短,就过去了。
如果可以选择一种死法,作为过来人,我隆重推荐心脏猝死。